作者 | 林恩
近期,体检机构爱康国宾身处风波。起因为,北京执业律师张女士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进行体检,从未检查出患癌风险,却在2024年被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
这位律师认为,爱康国宾存在漏检、误检问题,并质疑爱康国宾的体检是“假体检”。
之后,爱康国宾开了一场媒体说明会,将企业推向了更猛烈的舆论风口。
几百元查不出病?
“媒体发布会我参加过不少,掰着手指头算,怎么也得几百场。但能把一场澄清会开成‘二次舆情’的,真不多见。”有媒体人这样形容爱康国宾的媒体说明会。
7月30日,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强调对张女士的体检没有漏诊和误诊,并表示针对对方虚构事实、散布谣言等侵权行为,已向法院提起正式诉讼。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黎刚在说明会上,对张女士进行了指责。其认为,生病不应该成为肆意诋毁,甚至造谣中伤爱康的理由。当张女士将个人未及时复查的责任,转化为对爱康的系统性诋毁,伤害的不仅是企业,更是整个行业的信任根基,最终受伤的还是广大民众。
与此同时,他道出了一个残忍的现象。
“大家想一下,大多数企业给员工做个体检,少的几百块,钱多的也就几千块钱,大家去医院看个病,你要诊断某个病,你们问问自己,大概要花多少钱。当你指望说,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而要查单一的病,多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吗?”
很显然,大多数人花钱体检,都是希望花钱确认“身体健康”,好让自己心安。但有病你得查呀!
张黎刚的说法一出,立马引发全网争议。
张女士通过微博公开表态,提到“几百块钱的体检费什么都查不出来,为什么还要收这几百块钱,骗钱吗”。
不少网友也持不同意的看法。
有网友表示,“这种说法是很没道理的,体检或许不能查出来所有病,但是至少明显的病变应该可以看出来,要不然为啥要体检。这个律师也没要求你们多么早期就查出来病,她无法接受的是自己都病入膏肓了,在爱康国宾那边还是‘健康的’,这就令人无法接受了。”
也有网友提到,“爱康国宾真是第一个敢于向全社会公开体检‘无效’的企业!难道这CEO的意思是体检几百块钱查不出病来,如果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连续体检10年没查出癌症,那这个体检还有必要存在吗?”
事实上,张女士提出来的“控诉”,正是张黎刚在说明会上残忍揭开的。
撕开体检行业的“面纱”
今天,在很多人心中,依然抱着“只要体检没有异常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想法。但体检行业未必可以担起这样的使命。
随着“别指望几百块钱什么病都查出来”的言论引发巨大争议,爱康国宾紧接着发布声明。
声明提到,张黎刚的意思是,“如果体检按照看病模式来做的话,体检者可能一两天都查不完,不是今天企业支付的体检费用能覆盖的,这个模式也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到那时候会非常昂贵,导致不会有人再买单做这个体检了。所以体检的模式是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后,做一定的风险提示,出现问题的去找专科的医生来进行最终确诊。”
几百元查不出病,这里面恐怕有着诸多原因,张黎刚所说的是其一。正如他说的,“体检做什么项目,不是医生说了算,而是你们公司人事部说了算。”
问题是,体检机构有自己的价值标尺,那么消费者是否应该具备知情权,是否应该知道自己的体检匹配怎样的价值和风险?
张女士就提到,“几百块钱的体检费什么都查不出来,体检之前未告知体检风险,涉及欺诈。”
此外,体检如“走过场”,也是当下体检行业存在的共病,是花钱查不出问题的一大原因。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就曾指出目前年度体检中的弊病:沿袭多年的体检项目不变,缺乏与时俱进的完善进步,一些体检机构也只是着眼于盈利,不考虑体检的实际效果,致使不少年度体检流于形式的“走过场”。
很多年前,张黎刚就直指“行业内幕”,表示有些体检公司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抽血不检验就扔掉直接出结果,因为真正患癌者的比例只有3‰。
具体来看,人才方面,汤亮曾指出,由于各体检机构的高素质专业人员本身就不足,体检医生大多不是真正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很多是退休返聘的一般医务人员。他认为,虽然不能说这些医生不具备医学检查的基本能力,但是临床判断的经验和眼光是不足的。
其次是设备。半月谈记者曾调查发现,民营医疗机构用的检测设备老化,检验报告不时失真。
再者,体检报告的医学参考价值应提高。目前,多数体检报告缺乏对各项体检指标的专业分析,综合性医学建议大多过于简单,使这些体检报告多不具备医学意义的参考价值。
近期爱康国宾的说明会上,爱康集团华北区医疗管理及运营副总经理李秀池展示张晓玲2023年部分体检报告,显示“双肾超声检查结论左肾错构瘤可能、右肾有钙化灶”,并建议“定期复查肾脏超声和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请专科诊治”,“首次发现者需要做CT,以除外其他肾脏占位性的病变”。
李秀池认为,“所谓占位性的病变,就是癌症的可能性”。而这就是给用户的提醒。
然而,绝大多数体检者,并不具备对医学体检报告的专业理解。这些潜在的风险解读,应由体检机构来跟进。很显然,体检机构没有扮演好这一角色。
可以看到,除了多少钱办多少事,体检机构也得正视自身价值,不要让体检变成“走过场”。
当爱康国宾把“行业真相”告知消费者,或许也要想想怎么解决消费者与之而来的顾虑。毕竟,如果几百元的体检查不出问题,那么几百元的体检还有没有必要做?
此次体检事件,一定程度撕开了体检行业的“面纱”:那些做做样子、流于形式的“走过场”体检,应该被淘汰了;体检机构应正视其真正价值,无论是300元还是1300元的体检,都应该让消费者得到应有的价值,且这份价值最好是透明公开的。
否则,当“糊弄”成为常态,体检机构又有何存在的意义。
参考资料:
1、海报新闻:爱康国宾又双叒回应了!
2、虎嗅:爱康国宾揭开癌症早发现的疮疤
3、上海法制报:体检项目沿袭多年不变?体检流于形式?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4、金融界:爱康国宾董事长言论引质疑 当事律师:未告知查不出病风险涉及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