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花46万“捡漏”二手特斯拉后发现是“全损”车,法院判“退一赔三”

8月11日消息,据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披露,赵先生在2022年2月在某二手平台购买一台二手特斯拉 Model X,在闲鱼上刷车源信息时,看中了一辆2019年的特斯拉 Model X 100D,表显里程8.5万公里,报价46.2万元。

当时,卖家称车辆仅右后方有轻微瑕疵,不影响使用,价格可比市场价低不少。赵先生觉得捡到了漏,当场付了5000元定金,3月份时完成车辆过户交付,赵先生支付了尾款。

▲ 图源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但后续赵先生在用车的9个月里故障不断,维修费越来越高。先后出现过“辅助驾驶功能失灵、电动尾门卡死、底盘异响、刹车异常震动、车机无法启动”等故障,维修费用数千元。

在当年11月时,车辆再次趴窝,赵先生把车辆送到4S店检测后发现,车辆竟然是全损车,2021年该车出过重大事故,保险公司已将其推定全损。并且此次“车辆趴窝”故障是电池问题,更换电池费用高达20万元,因为是全损车,无法享受特斯拉的原厂质保,维修需要自费。

随后,赵先生以消费欺诈将二手车商于某告至法院,于某认为自己“太冤”,他称自己不是二手车商,只是帮朋友转发信息。而且,车辆只卖46万元,而同款精品车要 60 多万,差价足以说明是事故车,赵先生肯定知情。

对此,赵先生代理律师称,“于某所谓的‘不知情’完全站不住脚。他通过专门的事故车拍卖平台购得车辆,该平台与保险公司直接合作,拍卖的就是全损车或重大事故车的残值,这是行业公开的规则。于某多次从该平台购买事故车修复转卖,不可能不知道这类车辆的性质。”

IT之家参考通报获悉,法院经调查审理后认定,涉案车辆2021年7月发生重大事故,维修费共计760969.99元,该车被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推定全损。

于某通过这个平台,使用朋友姜某的账户参与竞拍,2021年9月18日以22.6万元拍得该车,另支付平台服务费、运费等3万余元。

法院还查明,特斯拉系统早在2021年9月就向原车主发送过“车辆被定为全损报废车”的邮件,于某作为长期从事故车平台购车的交易者,完全有能力核实这些信息,却选择刻意隐瞒。

最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于某符合欺诈的构成要件,判决解除双方车辆买卖合同,于某向赵先生退还46.2万元购车款;鉴于欺诈行为的惩罚性,于某需额外赔偿赵先生3倍购车款,即138.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