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粤大地到西北边陲,从抗疫前线到重症病房,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医务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钟伟建,是一名奋战在卫生健康战线上的“多面手”,十五年来,他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践行初心,在援疆、抗疫、援蒙及重症救治等多项重大任务中交出优异答卷,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精神内核。

△钟伟建(左一)
援疆攻坚:戈壁滩上书写医者大爱
早在2015年,钟伟建就加入了广东省医疗援疆队伍,远赴新疆第三师四十二团医院。面对当地医疗资源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他立下誓言:“不仅要治病,更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作为挂职大内科主任,他深入调研后制定了“三步走”帮扶计划:夯实基础——提升技能——突破瓶颈。白天,他带领团队查房、会诊,手把手指导心肺复苏、呼吸机操作;夜晚,他整理病例资料,针对当地高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制定《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手册》。一次深夜,一名维吾尔族儿童因重症肺炎入院,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至90%,钟伟建连夜组织病例讨论,调整抗感染方案,最终将小孩从死亡线上拉回。出院时,家人握着他的手用生硬的汉语说:“广东医生,亚克西!”
援疆期间,他累计开展专题讲座30余场,培训医护人员200余人次,带领团队提升了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更让当地群众感动的是,他利用休息时间深入连队义诊,在戈壁滩上搭建“流动诊室”,累计服务群众超500人次。临别时,四十二团医院院长感慨:“钟伟建主任不仅带来了技术,更带来了广东医生的温度。”

△钟伟建(中)阅片中
抗疫先锋:救治中枢里的生命守护者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钟伟建被紧急借调至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面对未知的病毒,他写下请战书:“我是党员,让我去最需要的地方!”
作为全市医疗救治的“中枢神经”,他24小时值守指挥部。为精准调配医疗资源,“那一年,他的通话记录里没有家人,只有一串串医院医务科主任的号码。”
2022年10月,内蒙古呼和浩特疫情告急。钟伟建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广东省援蒙医疗队领队,进驻呼和浩特市第一人民医院亚重症医学科病区。为切实加强现场联动,完善医疗救治指挥体系,强化统筹力度,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成立广东医疗队一线医疗救治专班,专班成员每晚通过视频会议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总结。经过30个日夜奋战,医疗队累计救治患者共收治134例新冠患者,其中救治重型患者36人,危重型患者10人,死亡0人,实现“零死亡、零感染”。离别时,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亲手为他戴上“最美逆行者”奖章:“广东医生给我们留下了永远带不走的技术和情谊。”

△钟伟建
重症攻坚:筑牢生命的最后防线
2022年12月,为做好新冠感染“乙类乙管”后患者救治,经院党委会讨论,钟伟建兼任大内科主任,充分利用三年疫情期间积累的医疗救治经验及支援内蒙古危重症救治经验,将疫情防控重点从“防感染”转变为“保健康、防重症”,紧紧围绕医疗救治,特别是重症患者医疗救治这一工作重点,建立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体系,建立医院专家日会诊巡诊制度,将重症患者的救治关口前移,全力以赴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坚持早干预、早治疗,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新冠病毒感染和基础疾病治疗并重,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如今,钟伟建从“台前”走向了“幕后”,在市水乡中心医院医务科主任的管理岗位上发光发热。今年7月8日,该院ICU收治了一名48岁的重症女性患者,被确诊为“急性脂源性坏死性胰腺炎”和“脓毒血症”,患者体内暴发了“油脂海啸”和“炎症风暴”,病死率极高,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患者血浆置换需要大量新鲜冰冻血浆,资源保障刻不容缓!钟伟建接到科室报告后,详细了解患者危重病情和治疗方案,协调多部门,为患者火速打通生命通道,紧急启动最高级别用血绿色通道,克服一切困难,以最快速度调集并保障了近4000ml新鲜冰冻血浆,为连续两次血浆置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钟伟建还对抢救流程的关键环节给予指导建议,确保各相关部门配合紧密、信息畅通,为抢救赢得了最宝贵的“黄金时间窗”,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钟伟建医师节感言
医生二字,写起来不过十几画,但做好需要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