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与地铁无缝衔接,楼顶直升机停机坪直通急救中心……投资超11亿元的现代化医疗交通综合体——东莞市人民医院TID项目,日前正进行最后百日的紧张室内装修与设备安装。

△市人民医院TID项目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8月下旬,东莞市人民医院TID项目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进行室内装修、设备安装和户外园林施工。该项目自2022年动工以来,已顺利完成地下空间封顶、急救中心封顶等多个重大节点。
如今,项目进入最后的“百日攻坚”阶段,参建单位正全力冲刺今年11月交付的目标。
项目背景:东莞首个“交通+医疗”TID一体化工程
东莞市人民医院TID项目是省市重点民生工程,也是东莞首个“交通+医疗”TID(Transit Integrated Development)一体化项目。
该项目由东莞交控集团与市人民医院合力打造,总投资约11.66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4.44万平方米。

△市人民医院TID工程的整体规划效果图
项目旨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全新交通组织体系,实现公共交通与公共医疗的无缝衔接。
TID模式通过整合交通枢纽与医疗资源,打造集地铁、急救、门诊、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极大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与体验。
项目建成后,将与市轨道交通1号线同步投入运营,通过地下交通空间与地铁无缝连接,实现“零换乘”就医。
建设进展:百日攻坚,多项节点提前完成
截至2025年8月,项目正处于装饰装修阶段。工人正在进行紧张的室内施工,户外园林作业也在同步推进。

△工人正在进行户外园林的施工


△工人正在进行紧张的室内施工
自2022年动工以来,项目已先后完成地下空间封顶、急救中心封顶、科教综合楼封顶等多个重大工程节点。
其中,地下空间工程仅用109天便完成了6.8万平方米的两层地下空间建设,比原计划提前了90天,彰显了“东莞速度”。
为确保11月如期交付,项目团队落实了四项保障机制:精细规划、严控质量、确保安全和高效协作。
工期进度实行全流程管控,将百日工期拆解为“周保月、日保周”的节点网格,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推进。
技术亮点:低碳施工与智能管理并重
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包括临江涉铁、基坑涌水等复杂问题。
技术团队研发并应用了9大项25小项新技术,包括泡沫混凝土、智能养护、BIM协同管理等低碳施工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在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也获得了多项荣誉:省部级QC一等奖、两项省部级QC成果、一项国际发明专利、四项国内发明专利及一篇核心期刊论文。

△急救直升机停机坪效果图
急救中心是项目的核心功能板块之一,新增急救用房约1.73万平方米,急救病床199床(包括42个重症监护病床),并满足平战结合、平疫结合等多种医疗需求,能从普通病房快速切换成符合“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要求的传染病病房,迅速将相关病区转为隔离状态,有效防止交叉感染、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楼顶设有急救直升机停机坪,将构建空中急救网络。
建筑风格传承德国教会医院历史风貌,融合“百年红楼”元素,延续了东莞人对红楼医院的深厚情感。
如今,在市人民医院TID项目现场,“百日攻坚”保交付行动已全面展开。项目团队率领各参建单位严格按照攻坚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工作。
11月项目交付后,通过与地铁1号线的无缝连接,市民将体验到“交通+医疗”一体化带来的便捷服务,实现真正的“无风雨”就医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