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天安门观礼台上,70岁的汤超荣凝视着受阅部队,目光如炬。这位曾立下一等功的东莞“老兵”,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在敌后穿插行军的年轻侦察兵。
作为广东省的退役军人代表之一,他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观礼活动。面对这份荣誉,汤超荣感慨万千:“这是党和政府给我70岁最好的礼物。”

战场尖兵 用热血书写铁血荣光
汤超荣的军旅生涯始于1977年。那时,从东莞中学毕业后,22岁的他当了两年东莞栲胶化工厂的工人,但儿时的军人梦一直萦绕心头。
“那时候年轻人热血沸腾,祖国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挺身而出。”汤超荣回忆道。他毅然报名参军,荣幸加入战功卓著的“叶挺独立团”。
在部队,汤超荣以“战场无亚军”为座右铭,刻苦训练侦察兵技能。他坦言:“我并不聪明,但相信笨鸟先飞。别人练习一遍,我练10遍、20遍或者100遍,练得多就熟能生巧。”
这种刻苦训练的精神,让汤超荣练就了“铁拳打砖”的看家本领,成为思想进步、技术过硬、全面发展的尖子。
当时,为响应党中央号召,部队掀起了“抓过硬本领、开展大比武”的竞赛浪潮。在全军侦察兵大比武活动中,汤超荣代表连队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他深知,“侦察兵是首长耳目、部队的千里眼”。凭借过硬的本领,汤超荣在战场上荣立一等功。
1980年,汤超荣脱下军装,带着70元的退伍费和33斤全国粮票回到东莞。他将功勋章收藏起来,放下光环,回到原来的工厂当一名普通工人。“部队培养了我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的品质,这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退伍不褪色,汤超荣始终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他从工厂基层做起,凭着在部队锤炼的意志品质,一步步成长为副班长、组长、副厂长。他常说:“军人本色就是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做到最好。”

公益先锋 用爱心回馈社会
80年代后期,东莞经济异军突起,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汤超荣放弃“铁饭碗”,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并且热衷公益,回馈社会。
“人人乐意做好事,社会才能更美好。”这是汤超荣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参与发起成立东莞市爱莞家公益服务中心并担任爱莞家理事长,积极参与组建东莞市退役军人军号志愿服务总队、东莞好人志愿服务队,作为队伍骨干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积极带头帮助有困难的员工和社会群众。
他捐出荣获一等战功的5400元政府奖励金,全额赠予收养脑瘫患儿的“东莞好人”叶金连;拿出7000元,支持因战受伤后遗症的战友邓寿枝治疗疾病。
他的公益足迹,还从莞邑大地,延伸到千里之外的贵州铜仁山区。前不久,汤超荣参与东莞“公益+”助力铜仁“十县百村千人”助学行动,帮助当地困难学生。
“这些山区孩子面临辍学风险,有的父母残疾,有的家庭破碎。要是没人帮一把,他们可能就永远走不出大山了。” 汤超荣对孩子们说,“知识改变命运,你们只是今天有困难,不会永远有困难。要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大山,也可以回来建设家乡。”
在这次助学行动中,汤超荣捐出2.2万元,一家三代人接力助学。在铜仁,他还给受捐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讲述当年血染战场、救助战友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深受感动。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2019年以来,汤超荣化身“国防教育宣讲员”,奔走于东莞各镇街,将红色故事带进部队、机关、海关、边检、公安、校园、银行、企业、社区及基层群众中。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在孩子们的课本里,“革命岁月”是文字铺就的篇章,“家国情怀” 是油墨印刷的词语。当东莞老兵、一等功臣汤超荣站在讲台前,那段烽火岁月便有了温度、有了细节,成了可触可感的历史记忆。

“资深”代表 用心履行人大代表职责
汤超荣是一名党龄超40年的老党员,也是东莞市优秀人大代表。1980年退役后,他当选为当时东莞县第七届人大代表。2017年,他又以企业代表身份,连续担任市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两届均被任命为东莞市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汤超荣始终坚守“人民选我当代表,当好代表为人民”的信念,严格履行代表职责。他积极传递政府政策,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主动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全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不遗余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时,他还踊跃参与各项调研、考察、培训及学习交流活动,在推动社会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建言献策的作用,做好群众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连心桥”。
每次建议前,汤超荣都格外关注政府职能能否有效解决问题,因此他总是亲自深入调研,用心做好这座“连心桥”。他常说:“走到哪,观察到哪,调研到哪。很多问题都是在人大代表联络站,或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发现的。”
近年来,汤超荣共提出27份建议,其中《修剪北隅社区街道两旁榕树枯枝》《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关于学校午托“趴桌睡”改“躺平睡”的建议》《长者饭堂提质增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等,均得到了相关部门吸收采纳。值得一提的是,整治“僵尸车”的建议,还被市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建议。
他从不打“无准备的仗”,每份建议都经过反复调研:“得先看政府职能能不能解决,群众是不是真需要。”
除了建言献策,他还积极参与政策传递、矛盾化解,踊跃参加调研考察与培训交流,在群众与政府间架起坚实的“连心桥”,以扎实行动推动东莞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
时光匆匆,今年70岁的汤超荣,依然精神矍铄。他说,受邀到现场观礼阅兵,是他人生新的起点。
“我将以‘00后’的心态当好新兵,余生做好三件事。”汤超荣说,一是用心当好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人一同参与志愿公益活动;二是当好人大代表,架起政府与群众“连心桥”;三是当好宣讲员,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下一代“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