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重镇,东莞正以政策为翼、产业为基、场景为引,加速布局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这座 “世界工厂” 正全力构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朝着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的目标稳步迈进。

▲《东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于9月15日正式发布。(资料图)
政策精准发力,筑牢发展根基
东莞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覆盖基建、产业、场景、人才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基础设施领域,社会投资新建通用机场最高补贴500万元,智能起降柜机等小型设施单项目补贴达10万元,市级飞行服务管理平台可获千万元级补助。产业培育方面,整机项目按投资额10%补贴,最高可达1000万元,eVTOL航空器适航取证奖励更是高达1500万元。23个部门协同发力的政策矩阵,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底蕴深厚,构建竞争优势
东莞已集聚超500家泛低空产业链企业,核心企业约80家,覆盖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等全环节。水乡经济区汇聚极飞无人机、普度无人机等19家企业,形成从生产组装到维修培训的完整链条;松山湖聚焦关键技术创新,谢岗主攻整机制造,沙田、常平布局物流配送,差异化集聚格局已然成型。更有全国首条穗莞跨城低空物流航线落地,将跨境商品配送时效压缩80%,彰显产业转化实力。

场景多点开花,激活应用价值
东莞以“低空应用场景之城”为定位,推动多元场景落地生根。物流领域,莞港跨境无人机航线开通可获50万元补贴,水乡片区实现高附加值工业品与跨境商品高效流转;应急领域,无人机在超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中完成110米高空供水、热成像侦察等任务,成为城市安全“空中堡垒”;政务服务中,巡检巡查、农林植保等服务企业年入超200万元可获百万元补贴。从飞训基地培育专业人才到飞机“6S店”提供全链条服务,应用生态持续完善。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应用场景加速拓展。东莞正以协同广深、突出制造、场景引领的独特路径,书写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湾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