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值周末放学日,松山湖校园定制公交的车队早早停靠在校门口。车辆沿着路边车位依次排开,从车头延伸到队尾,将近两三百米。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走出校门,循着清晰的标识找到对应车辆,有序排队登车。车长逐一核对乘车名单,确认全员到齐后,马上在接送群里发送消息“到齐了,出发”,并附上车辆实时定位的链接。

进入 2025 年秋季学期,松山湖校园定制公交服务覆盖“一园九镇”内20所学校,服务23处社区,线路增至152条,约3060 名学生受益,累计接送14.46万人次。这项民生服务不仅破解了长距离通学难题,更成为松山湖优化人才生活配套、打造宜居环境的重要抓手。

01
一校一策,打通舒心“上学路”
“如果周五去接孩子,市区最晚15:30就要出发,回来基本超过19:30,光在路上就要耗4个小时。”学生家长刘先生道出自己的接送困扰。

双职工家庭接送难、耗时长、高峰期拥堵,是不少家庭共同面临的通学困境。为此,松山湖公交公司以“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环保”为目标,通过“一校一策”定制公交服务,针对性破解通学痛点。


“以前家长五点半出发,六点半才能到学校。现在坐定制公交,放学了就能回家。”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一学生说,开学四周之后他便改乘定制公交上下学。
为保障“一校一策”落地见效,每条新线开通前,松山湖公交公司均开展扎实的前期筹备。通过多批次向目标学校与家长发放问卷,摸排乘车意愿与时段需求,统计学生数量与居住分布,据此制定车辆班次与停靠点,实现“路线因校制宜、时刻因需排布”。

“人数足够,则点对点服务;人数不足,就顺路串联。”松山湖公交公司营运部经理朱敏奇表示,用数据定线路、用需求排班次,既保证孩子们上学准点,也提升运力效率。
松山湖校园定制公交线路设计,则坚持实地踩点、数据研判:通过高峰时段勘察拥堵点,结合导航地图app历史路况,优化线路走向。集散点则优先选择安全空旷、辨识度高、便于临停的区域,既便民也减少拥堵。
车辆稳稳停在小区门口的公交站台后,学生们陆续下车——有的背着书包径直往小区里走,有的则朝着站台旁等候的家长小跑过去。“我们家就在后面这个小区,走路几分钟就到,比自己开车接送方便太多了。” 孩子就读松山湖、家住寮步镇的家长说道。
此外,公交公司与学校、家委会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动态对接放学时间与假期安排,让线路跟着学生走、点位跟着需求设,打通通学路上“最后一公里”。
02
多重保障,守好通学“安全关”
“孩子坐定制公交,我们很看重安全。”多位家长在采访中表示。为守护学生通学安全,松山湖从“车”与“人”的两大维度,构建多重保障体系,让安全贯穿服务全流程。
在车辆侧,定制公交实行每周一级保养、按期二级保养;每次出车前,需要在维修车间逐项检查刹车、转向等关键部件。

全车配备智能监控系统,搭载GPS并接入小程序,家长可实时查看行程;车身内设有9个监控摄像头+ADAS驾驶辅助,可对司机疲劳驾驶、超速等风险进行实时检测。同时,车内一键SOS报警直连110与调度中心,并配备破窗器等应急装置。

驾驶司机队伍实行年龄不超50岁与“三无”(无事故、无信访、无违章)准入原则,每次发车前需进行酒测及血压测量。同时,每月为司机队伍开展事故案例、线路黑点、服务规范讲解培训。
司机侧同步查违章、ADAS驾驶评分,发现不达标即时调整人员,确保“人、线、车”始终合拍。
遇到极端天气、学校临时提前放学,松山湖公交公司则迅速与校方第一时间沟通,调整发车时间与线路,“把孩子安全送回家”成为默认优先级。
为让服务始终贴着需求跑,松山湖校园定制公交把“每周复盘”当成硬规矩。家长若对线路走向、发车时间有争议,则重新筛选判定线路。
眼下,松山湖定制公交正朝着“全覆盖”目标迈进。此前服务主要集中在公办学校,接下来将通过“开拓民办学校+扩充运力”的双举措,逐步实现服务区域内学校全覆盖。
“我们会持续扩大服务队伍,让‘运力跟着学生走’,让更多家庭享受到便捷安全的通学服务。”朱敏奇说。

一条条温暖的通学专线,把“小家”的安心与“大家”的通勤效率连在一起。对家庭而言,定制公交为家长“接送焦虑”作减法;对城市而言,这项服务则成为松山湖“人才友好”城市配套的加法。
未来,随着覆盖面持续扩大、服务细节不断打磨,这张“可视、可调、可托付”的通学网络,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温度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