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促进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活态传承,提升中医临床医师辨治杂病的综合能力,10月25日,由广东省中医院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承办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岭南甄氏杂病流派学术传承与张忠德‘平调五脏’临床实践提升班”在东莞市国医馆开班。


在拜师仪式上,全国名中医张忠德、岐黄学者杨志敏、广东省名中医邹旭三位名医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收徒,延续岭南甄氏杂病流派的学术薪火。

本次提升班分主会场与分会场同步进行,内容涵盖“岭南甄氏杂病流派”学术思想、“平调五脏”理论体系及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主会场,来自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医辨治杂病的新理念、新技术展开精彩授课。
张忠德深度阐释“岭南甄氏杂病流派”学术思想及其在难治性肺病中的临床经验,分享“平调五脏”理论在现代疾病防治中的创新应用;杨志敏、邹旭、杨子峰、郭建文等专家分别从经方理论、脉证研究、温阳解毒等角度进行深入讲解,为学员们带来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下午的课程中,王磊、丁邦晗、许银姬、刘云涛、郑丹文、李芳等专家结合临床实践,分享了“平调五脏”理论在双心疾病、呼吸康复、儿童腺样体肥大及冠心病等疾病中的诊疗经验。

与此同时,分会场聚焦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实践,包括平衡针、颊针、雷火灸、火罐疗法及砭石调理等多个专题,由广东省中医院多位临床专家现场授课、案例分析,生动实用,反响热烈。
近年来,东莞市持续夯实中医药服务体系,构建了从市级中医院到镇街基层医疗机构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率已达100%。东莞市国医馆作为市级中医药特色服务平台,正成为名老中医坐诊、学术传承与技术推广的重要阵地。他表示,东莞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推动广东省中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深化合作,共建“岭南甄氏杂病流派东莞传承基地”,同时将会议课程纳入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体系,让优质学术资源惠及更多基层医务工作者。
本次“岭南甄氏杂病流派学术传承与张忠德‘平调五脏’临床实践提升班”的举办,不仅为全国中医药同仁提供了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东莞中医药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将继续立足岭南中医药文化沃土,积极推进学术流派传承创新,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共享,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