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标注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已成为驱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为助力东莞数据标注产业园(以下简称“东莞数标园”)建设打造数据产业发展新高地,我们梳理了市、街道两级的相关扶持政策,涵盖园区建设、创新研发、算力保障、人才安居等重点领域,现诚邀全球数据及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入驻,共享发展机遇,共谋产业未来!
东莞
多维度赋能,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东莞市从算力支持、模型研发、人才保障等多维度发力,为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算力+模型双券支持,降低研发成本
5000万算力券池:企业租用智算资源,按实际服务额≤50%补贴,年度最高可享100万,缓解算力成本压力。
1500万模型券:支持企业基于备案大模型底座二次开发,符合条件者最高补贴100万,加速AI模型落地应用。
2.案例评选与标准制定,抢占行业话语权
支持参与案例评选:每年遴选10个AI赋能新型工业化案例,国家级/省级案例最高资助100万;同步支持打造不少于30个行业级数据集和知识库。
数据要素“三首”支持:支持企业数据要素“首评估、首入表、首开放”,符合条件企业最高可获10万元资助,助力企业释放数据价值。
鼓励标准制订:主导或参与工业数据要素标准制订,国家级标准最高可补助30万、省级标准最高可补助10万。
3.人才配套:从社保到购房,解决后顾之忧
小微企业社保补贴:小微企业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相关人员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每月可免除企业实际缴纳部分(每人最长可享受2年。)。
就业见习补贴:组织高校毕业生或16-24岁失业青年见习,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80%支付后,最高可获等额补贴(最长12个月)。
技能提升补贴:若考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14类数字技术工程师证书,可申领相关补贴(补贴标准:初级证书2400元、中级3000元、高级3600元),鼓励人才技能升级。
高层次人才福利:A类人才最高享500万购房补贴+200万生活补贴,B类300万购房补贴+100万生活补贴,C类150万购房补贴+60万生活补贴,D类80万购房补贴+30万生活补贴,E类新引进人才最高10万补贴(均分五年发放)。
安居保障:本科及以上、月薪≥8000元且社保满1年的员工,子女可入读公办学校;员工入户补贴500元/人,购置商品房奖励1万元/人,让人才在东莞安居乐业。
万江
精准发力,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除市级层面支持政策外,万江街道推出专项政策,从园区建设、创新研发到运营支持,全方位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产业活力。
1.园区与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产业园区支持:若企业拥有可自主支配物业面积≥5000㎡,计划引入数据产业链企业≥25家、总投资额≥1亿元,且具备产业招商或园区运营经验,可申请每年最高300万补贴,连续3年,总额最高900万,打造专业化数据产业空间。
创新平台补贴:自主研发的数据标注审查、数据质量评估、模型训练评测、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等平台,经评审通过后,按实际投入30%补贴,每年最高1000万,连续3年,总额最高3000万,助力构建核心基础设施。
2.研发与建设:数据与模型双轮驱动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通过评审且承诺共享使用权、收益权的数据集项目,按建设成本30%补贴,单个项目最高100万一次性支持。
垂直模型开发:面向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落地的垂直AI模型,通过评审且承诺共享后,按研发成本30%补贴,单个模型最高200万一次性扶持,加速行业AI应用落地。
3.运营与活动:多重利好为企业注入澎湃活力
进驻福利:企业可享租金减免,免费使用专业标注平台,参与定期人员培训提升团队能力,还能优先对接东莞电信DICT合作生态、万江街道及全市AI/大数据项目,能力拔尖企业可推荐至全省合作,锁定稳定订单。
产业活动补贴:组织100人以上对接会、论坛,每场最高补助20万;举办行业赛事,按成本50%补贴,最高50万/场(年度总额上限200万)。
实训补贴:鼓励开展数据标注、AI实训,对大于50人/场的培训,最高补贴10万/场;对大于100人/场的培训,最高补贴20万/场;实训补贴年度总额上限400万。
落地东莞数标园
共赢数据产业未来
东莞数标园重点聚焦数据标注及治理、模型研发、AI智能应用三大招商方向,企业落地即可享受“人才奖励+资本贴息+政策配套”三重叠加利好,快速获取高价值产业资源。
数据驱动未来,AI赋能产业!东莞数标园以最诚意的政策、最完善的配套,期待与全球数据企业、AI企业携手,共筑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共赢数字经济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