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吃出虫卵、蜘蛛,“性价比之王”今麦郎争议缠身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近日,今麦郎因消费者投诉方便面中出现“虫卵”而被推上舆论风口。

根据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显示,叉起的方便面中可见一团黑色块状物。公司相关人士回应媒体称“正在跟进,目前判断,消费者可能没有核实清楚,就认为是虫卵,此前也有消费者反馈存在不同问题的情况,但结果都不是虫卵等异物”。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一次孤立的产品质量投诉。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就有消费者反映在今麦郎挂面中煮出虫子,此后,今麦郎厂家客服和销售挂面的超市最终依据法规,向消费者刘女士赔偿1000元。

在小红书、抖音上,均有消费者投诉今麦郎产品中出现虫卵,在投诉平台上,关于今麦郎的投诉词条近1600条,大量与食品安全有关。

来源/抖音、小红书截图

01

投诉中频现异物,从虫卵到蜘蛛

根据投诉平台上消费者的描述,今麦郎方便面中混入的异物五花八门。

有消费者提到,在9月5日购买的今麦郎麻辣板面,吃到一半,喉咙突然很痛很干,下意识停止吞咽,用手扣出来异物,为一块2厘米的塑料块,“如果是头发什么的也就算了,这可是要伤人的啊”,语气里难掩愤怒。

此外,还有消费者反映在酸辣金汤肥牛面中发现半只蜘蛛,有投诉称包装袋内出现蚂蚁。还有消费者提到吃完今麦郎板面后腹痛。

来源/投诉平台截图

和近期被曝光的虫卵事件类似,在小红书上也有用户发帖,在今麦郎安徽板面面饼上发现虫卵。该消费者提到自己曾是今麦郎的忠实顾客,因此次经历倍感失望,直言:“今麦郎,你知道这对一个高中生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吗?”

来源/小红书截图

在出现上述问题时,今麦郎的处理方式也让消费者不满。

据投诉信息显示,有消费者在购买的今麦郎桶装安徽板面中发现苍蝇,尝试拨打客服热线却始终无法接通,随后又联系产品包装上的生产地址电话,也无人应答,吐槽“客服系统形同虚设”。

另一位消费者称,在五连包的老坛酸菜牛肉面中发现疑似虫卵,费尽周折才在公众号中找到客服电话,“一连打了四个,打不通,而且还自动挂断”。

即便联系上客服,得到的反馈也让消费者无奈。有消费者称,在烩面中发现疑似虫粪的异物,但多次投诉后仅得到“退一赔一”的解决方案;另有消费者表示购买的面饼里有黑色异物,今麦郎客服只肯赔付4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娃哈哈找今麦郎代工饮用水的事件一度引发热议。当时娃哈哈在回应中提到,因今麦郎代工的个别纯净水产品未通过出厂检测,已于2025年4月终止合作。当时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借此进行了一波营销,表示“今麦郎与娃哈哈在产品质量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和严格的把控标准。”

但这一事件也从侧面印证了今麦郎在生产质量管控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的消费者吐槽,更加深了公众对该品牌生产环境与质量管理的疑虑。

“我在小红书上发现该品牌吃出异物事件很多,足以证明该品牌生产环境”,有消费者在投诉中如此表示。

02

营收两年缩水超75亿,今麦郎失速

今麦郎的发家史,始终与“性价比”相连,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可以放松对品质的把控。

今麦郎的前身是华龙集团,由范现国在1994年在河北隆尧创立。隆尧正是小麦主产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范现国捕捉到康师傅、统一刚进入内地市场带来的商机,联合亲友推出售价仅5毛钱的方便面,迅速打开农村市场。

2002年,华龙集团推出“今麦郎弹面”,实现品牌升级,并进入城市市场。今麦郎弹面上市一年销售额便突破亿元,成为能与康师傅、统一抗衡的品牌。

随后今麦郎通过两次重要合作拓展版图:2004年与日清食品成立合资公司,2006年又与统一联手进军饮料业务。不过这两段合作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画上句点。

尽管还不是上市公司,但通过行业协会和工商联公布的数据,现在还能窥见今麦郎的发展轨迹。

据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公布的历年民营企业100强榜单,2019-2021年,今麦郎投资有限公司的营收分别为218.488亿元、240.429亿元和241.455亿元。

然而自2022年起,其营收连续两年下滑。2022年降至190.76亿元,2023年进一步下滑至165.7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巅峰已下滑31.4%,两年缩水超75亿元。在2024年的河北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未公布企业具体营收情况,今麦郎排位保持在第39位,与2023年排位数持平,但公司整体业绩增长乏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传统支柱的方便面业务正面临严峻挑战。

受外卖与自热食品等替代品类冲击,行业整体销售额出现下滑。根据马上赢数据,2025年上半年,方便面类目的销售额同比下降6.22%。

具体到品牌表现上,今麦郎位列第四,落后于康师傅、统一和白象,市场份额为7.84%,只微增0.4%。

而来自第二十四届方便食品大会的数据显示,今麦郎2023年方便面板块营收63.67亿元,同比下降11.29%。

2017年6月,今麦郎上市启动会召开,宣布正式冲刺IPO。当时范现国对媒体称“我们更要打造大营销平台,将来实现一千亿的收入。8年过去了,其营收缩水,与千亿收入目标相距甚远,上市计划仍无实质进展。在2019年,其曾尝试与莱茵体育合作借壳上市,也未有结果。上市进程的停滞,也无疑限制了今麦郎的融资渠道和发展速度。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今麦郎还需应对品控方面的质疑,从方便面中吃出的异物,到娃哈哈代工风波,这些事件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如何在坚持性价比路线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

这家曾凭借“弹面”异军突起的企业,如今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亟需找到平衡成本控制与产品质量的新路径。

参考资料:

《今麦郎方便面被指吃出虫卵,公司回应:正在跟进》界面新闻

《范现国的今麦郎帝国:难撕低端标签,屡次上市折戟》牛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