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荷方负全责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安世(荷兰)10月26日宣布停止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导致后者无法正常生产,造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动荡和混乱。对此,荷方应承担全部责任。”11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应询表示,中方本着对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负责任态度,于11月1日宣布将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并努力促进安世(中国)恢复供货。但荷方继续一意孤行,且无解决问题实际行动,这必将加深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不良影响。这是中方和全球业界不愿看到的。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1月3日引述巴克莱银行分析师的观点报道称,中国11月1日宣布对安世(中国)符合条件的芯片出口予以豁免,这一事态进展对汽车行业“相当积极”,大规模中断的担忧有望避免。受此提振,欧洲几家最大汽车制造商股价当天出现上涨。报道称,德国汽车产业对此最为敏感,因为它们高度依赖安世半导体的芯片。

路透社3日报道称,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紧急申请安世(中国)芯片出口管制的豁免资格。德国采埃孚集团发言人称,“采埃孚通过中国子公司与中国相关部门保持联系,正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芯片交付恢复正常。”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国另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欧摩威也已申请豁免,并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相关材料。

10月31日至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安全与管制局局长江前良与欧委会贸易总司雷东内副总司长在布鲁塞尔举行“升级版”中欧出口管制对话磋商。根据中国商务部11月3日发布的消息,双方就出口管制领域彼此关切进行深入、富有建设性的沟通。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交流,促进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畅通。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3日表示,关于荷兰安世半导体的谈判正在取得进展。荷兰及中国均参与这项谈判。他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称,“乐见在安世问题上取得进展,这是恢复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他说,为实现无出口管制壁垒和多元化欧盟生态系统的持久性稳定,各方持续努力中。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4日表示,中方希望,荷方从维护中荷、中欧经贸关系大局和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负责任的态度与中方相向而行,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为安世半导体问题找到建设性解决方法。同时,中方将坚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并努力稳定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