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空经济浪潮下,东莞大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湾航空”)正以其独特的“航空+文旅+教育+科创”多元融合模式,迅速成长为区域低空服务领域的标杆。该公司通过构建覆盖“体验—学习—消费—培训”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不仅为市民打开了触摸蓝天的大门,也为地方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一站式”航空服务,构建文旅教育新场景
走进大湾航空飞行营地,三角翼飞机划过长空,热气球缓缓升空,与地面的航空主题文创、模拟飞行器体验区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航空生活画卷。
据了解,大湾航空飞行营地以飞行体育运动体验和训练为核心接入点,立足通用航空服务、露营地服务、体育运动服务和中小学研学服务四大板块,整合三角翼飞行体验、热气球体验、滑翔伞飞行体验、无人机驾照培训、青少年航模训练,以及飞行模拟机体验、航空教育科普、航空主题餐饮、航空文创产品开发等多元业态,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

“我们不仅仅提供飞行体验,更致力于打造一个沉浸式的一站式航空主题综合服务平台。”大湾航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营地已累计接待体验者超5万人次,开展科普活动200余场,丰富的业态有效推动了航空文化的普及,让“高冷”的航空产业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研发-运营-育人”闭环,铸就核心竞争力
成熟的运作模式是大湾航空快速发展的关键。该公司以“航空+文旅+教育+科创”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研发-运营-育人”商业闭环。一方面,公司拥有自主研发多种航空器模拟体验教育系统的能力,兼具教学培训与文旅娱乐功能,形成了技术壁垒;另一方面,通过整合设备研发制造、航空馆运营、模拟飞行赛事等六大业务模块,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解决方案。

据悉,该公司已安全飞行超3000小时,并培养了800余名无人机专业人才,其全流程运营经验和可快速复制的模式,使其具备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呼吁政策协同,计划拓展网络
为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服务地方经济,大湾航空提出了三方面建议:希望政府能牵头或指导举办更多低空展会或文旅活动,提升全民参与度;期待搭建与各中小学的合作桥梁,推动青少年航空启蒙教育常态化;建议加快推进机场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为低空经济“修路建网”。

面向未来,大湾航空已制定清晰的发展蓝图。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累计培训3000余名无人机飞手并推动其就业;在本市新增3-5个飞行营地,确保每个营地均具备飞行体验、专业培训及各营地间的基础通航功能,形成服务网络;并规划建设一条长600米以上的通航机场,并同步增设固定翼飞机飞行体验、专业培训及跳伞服务等业务,进一步完善低空服务体系。
有业内观察人士指出,大湾航空的实践,正是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场景化、产业化应用的生动体现。其发展路径不仅丰富了地方低空经济的业态,更为如何将政策优势、制造基础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