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南方都市报近日发布报道《振石股份冲刺A股IPO:拟募资40亿,关联交易多次遭问询》。据该报道,11月18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振石股份IPO上会审议获通过。在此次冲刺A股上市前,振石股份的前身恒石有限,曾于2015年12月通过恒石控股在港股上市,并于2019年7月私有化退市。此次A股上市招股书显示,振石股份拟募资39.81亿元,主要用于玻璃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建设、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及西班牙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等项目。
招股书信息显示,振石股份是一家主要从事清洁能源领域纤维增强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业绩上,振石股份近年波动明显,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2.67亿元、51.24亿元、44.39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4亿元、7.90亿元、6.06亿元。对于业绩的波动,招股书显示,受2022年至2024年行业内供求变动因素影响,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亦同步下降,导致2022年至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整体呈下降态势。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3.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7.06%。不过,公司净利润并未出现同比例增长。同期归母净利6.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32%,招股书对此解释称,净利润增长幅度低于营业收入,主要系受到产品及客户结构变化、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未充分被销售端消化,以及汇兑损益变动等因素影响所致。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张毓强和张健侃父子,两人通过桐乡华嘉、桐乡泽石以及振石集团合计控制公司96.51%的股份。张健侃是振石股份董事长,除此之外,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上市公司中国巨石(14.910, -0.29, -1.91%)董事。截至2025年三季末,张毓强控股的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中国巨石16.88%股份,为后者第二大股东。
两家公司的联系不止于此,招股书显示,中国巨石还是振石股份的最大供应商。2022年至2024年,采购金额分别为21.12亿元、18.95亿元、20.37亿元,占比从68.97%增长至76.53%,2025年上半年采购额为15.32亿元,占比仍高达72.36%,显示出较高依赖性。
振石股份对中国巨石的采购也曾多次受到监管关注。上交所在7月19日出具的首轮问询函中就曾对选择供应商的方式等问题进行问询,在10月23日出具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中,要求振石股份说明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是否存在对发行人或关联方的利益输送,关联交易对发行人经营独立性的影响,是否构成对中国巨石的依赖。
振石股份在回复中称发行人与中国巨石分别系独立的法人主体,均具有独立、完整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体系,两方分别系产业链供需两端的细分行业龙头,发行人报告期内风电用纤维织物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风电拉挤型材销量在国内排名前列;中国巨石是全球产能第一的玻纤供应商。发行人与中国巨石基于各自的产业链地位、比较优势等在多年合作中建立起稳定持续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助于双方在业务方面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11月18日召开的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5年第55次审议会议上,现场问询则再次对关联交易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关注。
会议结果公告显示,上市审核委员会在会议上要求发行人代表结合向中国巨石采购玻璃纤维的定价依据、决策程序、向第三方采购价格、中国巨石向第三方销售价格等,说明发行人与中国巨石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结合关联方采购价格、采购比例、原材料客户认证要求等,说明发行人是否存在对中国巨石的重大依赖,相关风险提示是否充分。此外,还要求上市发行人代表结合主要客户自建产能向发行人产品领域延伸、中国巨石玻纤价格上涨等情况,说明对发行人未来业绩稳定性的影响,相关风险提示是否充分。
据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报道《IPO雷达|振石股份将上会,“巨石依赖症”待解,负债高压下狂分11亿元》,振石股份此次冲击上市,计划募资高达39.81亿元。然而,该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累计现金分红达11.4亿元,直接占据了当期利润的七成之多。
负债方面,2022年末至2024年末及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71.53%、71.30%、67.77%及69.27%,资产负债率相对处于较高水平,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通过银行借款满足因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而产生的营运资金需求。
截至2025年6月,公司短期借款余额为18.88亿元,占流动负债总额的比例为40.30%,长期借款余额27.88亿元,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6.05亿元,金融机构借款占负债总额的比例为69.68%。
振石股份坦言,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负债总额可能增加,面临着短期偿债能力下降、资产负债率上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