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市寮步镇错综复杂的城市路网上空,一架无人机正以独特的视角注视着晚高峰的车流。突然,它悬停在莞樟路盘龙立交桥上空,通过高空视角迅速识别出一起因车辆剐蹭引发的交通拥堵。几乎同时,这条信息已同步至地面铁骑队员。很快,铁骑队员绕过拥堵路段,精准抵达事故现场——这标志着东莞市公安局寮步分局推行的“低空+警务安防”模式正在深刻改变传统交通治理格局。

截至2025年10月,寮步分局已在四个关键拥堵点位部署无人机常态化巡逻,包括莞樟路联大家具路段、莞樟路盘龙立交桥、莞樟路塘唇立交桥、莞樟路与石大路交叉红绿灯。这些路段作为镇内交通动脉,常年面临车流量大、事故易发等挑战。而在过去13个月的实践中,无人机累计执行1600余架次飞行任务,总时长超400小时,拍摄照片1000余张,为铁骑队员提供了80多条精准情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空中之眼”监测体系。
这套系统的核心突破在于实现了无人机与铁骑的“空地一体”深度融合。通过科技赋能,交通管理模式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发现、从单一平面巡查到立体协同作战的根本性转变。无人机的高空视野能够实时捕捉拥堵、事故和违法行为,并同步指引地面铁骑精准处置,大幅压缩了事故处置的黄金时间。更值得关注的是,无人机有效弥补了传统监控的视野盲区,对机动车违法变道、违停以及电动自行车闯红灯等行为实现高空抓拍和证据固定,让“瞬间违法”无处遁形。

在实际应用中,这一创新模式形成了完整的“发现-决策-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数据显示,事故平均发现时间从原来依赖群众报警的5-10分钟缩短至无人机巡查的1-2分钟内。铁骑队员在无人机实时引导下,能够智能规避拥堵路段,选择最优路径,响应时间平均缩短约30%-50%。指挥中心通过无人机回传的高清画面,实现对事件处置全过程的可视化指挥,平均处置时长下降约40%,形成了“天上看、地上处、指挥中心精准调度”的新型作战格局。
在执法精度方面,无人机展现出独特优势。对实线变道、开车看手机、拐弯没让直线等瞬时违法行为,无人机可清晰抓拍取证,大幅提升了判责效率和准确性。其高空全景视角还能快速定位拥堵源头,无论是事故、违停还是不当施工,都能引导铁骑实施“靶向”清障,彻底告别了以往“盲目”疏导的困境。执法覆盖面也扩展到传统监控盲区和警力难以即时抵达的区域,真正实现了“无死角”管控。

这种创新模式还带来了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革命。一架无人机相当于一个移动的“高空瞭望塔+摄像头”,不仅解放了部分固定岗警力,更使铁骑能专注于核心处置任务,实现了警力效能的最大化。在重大活动安保、紧急救援等复杂场景中,这种立体防控网络展现出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寮步“低空+警务安防”模式的探索,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据互通、行动协同,构建起智慧交通治理的新范式。这套系统正在以其精准的闭环管理、高效的处置效率和科学的资源配置,为现代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一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