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援非医生日记22】保健组医生的“奇妙之旅”

拖动或点击翻上一页

中国(东莞)第30批援助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在当地除了为驻点提供医疗援助,还有一支特殊的“小分队”作为保健组,服务于特殊对象。他们不仅要保障服务对象的基本医疗健康,还要提供随行出访的医疗保障,以应对意外状况。作为保健组成员之一,东莞援非医疗队保健组组员记录下了新冠疫情以来,他们的生活变化。

IMG_20200601_130325.jpg

△日常执行任务

【以下为医生日记实录】

9月14日,赤道几内亚卫生与社会福利部宣布新冠定点收治医院住院患者清零,但随后又出现攀升。在21日至25日短短4天时间,医疗队驻点的马拉博市和巴塔市,新增确诊人数42人和75人。大使馆再次发出了疫情防控提醒,大家日常工作生活正常化的期待又变得遥遥无期。

QQ图片20200928194104.jpg

△工作照

医疗队保健组因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对防护的要求更加严格。即使在8月底、9月初疫情比较平静的日子,依然要求组员全套装备进入工作点。每天四个工作时段,每次都要穿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面屏)、隔离衣/防护服、手套等,一样也不能少。

QQ图片20200928180913.jpg

△路途中的泡面大餐

疫情期间仍然要随保健对象出差在外,因为不能接触外界,有时连续多日都要自备方便面在车上解决三餐,嘴都吃出了泡。

驻地的电视机经常接收不到信号,网络奇慢无比,日复一日的工作点、驻地两点一线生活,考验着组员的心态。生活变成了要么在工作,要么在工作的路上,要么在驻地做饭。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食品就那么几种,一年多已经玩不出新花样了,大家总在发愁,下一顿,吃什么?

-628d7acb8997c97e_副本.jpg

△保健组的队员们

苦闷之余,把几本之前拿起过无数次却没有读下去的晦涩难懂的书给读完了,算是一个小成就。这几天看着月儿一天比一天饱满,心里计算着中秋佳节的日子,想着远方亲人忙着准备庆祝国庆中秋“双节”,突然就能体会到古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境遇。“每逢佳节倍思亲”,国庆、中秋佳节就到了,只有把对祖国和家人的思恋寄托在这明朗的月空里。

IMG_4721.JPG

△中国援助物资运抵马拉博和中国专家组指导马拉博医院核酸检测点工作

工作间隙与赤道几内亚的某官员闲聊起中国的抗疫,他惊叹道:“10天就建成一所高级别的专业救治医院,只有中国能办到!在非洲怕是10年都建不起来的。发生疫情,我们这样的小国家更多依赖国际救援,别无它法。欧洲疫情反复,目前确诊病例急速增加,他们自顾不暇,也不会管我们。只有中国是捐助了一批又一批的物资,还有抗疫专家组过来指导,医疗队在这里坚守阵地。”

这位官员又向我们打听目前国内的一些情况,知道基本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又连连称赞,还说盼望着疫苗能早日面世。我由衷对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IMG_20191119_182105.jpg

作为“白衣外交官” 出了国门,国家强大,我们在外倍感荣耀,讲起中国故事也底气十足。

每次到队里马拉博驻点,看到高扬的五星红旗,总能感受到自己蕴含的热泪,这种体验绝对是在国内工作时无法感受到的。我想,这就是我们在非洲坚守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