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经济大市勇挑大梁

举行广东省(东莞)2025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发布会,力争一年内打造不少于100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开服,已和超过10家东莞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比亚迪在东莞第三次拿地,构建起其在华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零售巨头山姆会员商店的东莞首店开业仅仅半年,又在厚街镇落子东莞第二家店……2025年以来,东莞处处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

东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对各项工作全面部署、加快落实,释放出拼经济、抓产业、挑大梁的强烈信号。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坚决扛起了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持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东莞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牵引,大力构建“源头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

今年1月10日,先进阿秒激光设施项目启动会在东莞举行。亚洲首个、世界第二个先进阿秒激光设施东莞部分进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阶段。5月中旬,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国家级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6月21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5在东莞举行,以“鸿蒙生态深耕”全景展示HarmonyOS从技术突破到生态繁荣的进化之路。

截至去年底,东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1万家,中试验证平台23家,人才总量超328万。随着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将更好引领产业创新,为东莞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做好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东莞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明确“8+8+4”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东莞市银洲环保包装有限公司引进物流整线自动管理及自动仓储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分配生产;天域半导体牵头的项目使国产碳化硅外延片良率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设备已启动临床试验,为多种难治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东莞处处勃发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机。

2025年以来,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应用迈入“加速度”。

2027年全市可调度使用算力10000P以上,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相关产业规模分别突破300亿元和3000亿元……东莞旗帜鲜明拥抱人工智能,出台市政府一号文,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打造国家级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和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应用创新高地。

发放5000万元算力券,让更多企业和科研院所“敢用、能用”智能算力;加快建设“1+1+N”算力供给体系,满足各类企业算力需求;设立总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东莞围绕算力券、算力提供商、AI应用场景、基金群深度布局。

纵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4月,据黄埔海关统计,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简称“空港中心”)运行两年来,进出口货值超240亿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近1000家。这个粤港合作打造的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为湾区制造通达世界装上“加速器”。

■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运行两年来,进出口货值超240亿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近1000家 海关供图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聚焦“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东莞纵深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东莞主动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在重大平台对接协作上,以滨海湾为主阵地参与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深化松山湖与光明、南沙科学城协同创新。在深圳都市圈共建上,支持塘厦、凤岗建设融深发展先行区。同时,支持水乡与广州开发区加强产业协同和资源共享。加强与香港、澳门的沟通联系,谋划建设粤港科创制造开放合作平台,合力做强湾区经济。

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东莞强化与广深地铁衔接,大力推动深江铁路东莞段、深惠城际凤岗段建设,共同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莞深、常虎、广深高速改扩建,加快打造畅联湾区的综合交通网络。

东莞探索莞深高频政务同事同标、结果互取,推动更多事项跨城通办。实施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做强港澳青创基地,鼓励更多青年人才投身湾区建设、来莞创新创业。深化与港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合作,共同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促进湾区居民“心联通”。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东莞作为外贸大市,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模型博览会上,东莞展团以“粤贸全国·东莞制造”双标识特装形象亮相,49家莞企斩获意向订单约1亿元。在第137届广交会上,458家莞企参展,推动内销业务发展,在新兴市场寻找新合作伙伴。

今年前5月,东莞外贸进出口货值达6158.5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出口3717.4亿元,同比增长11.2%。

激发消费潜力提高投资效益,双擎发力稳增长

今年“五一”期间,2025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在虎门公园燃情开麦,三天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约8万名乐迷入场观看,初步统计拉动消费约2.8亿元。

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与起点。今年以来,东莞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多渠道激发消费潜力。

东莞整合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潮玩产业、全运会等,加强文旅与消费、潮玩、体育的跨界融合,市镇联动开展“湾区周末IN东莞”品牌活动。串联历史、工业、科技等资源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延伸重大展会、赛事活动链条,推动形成“跟着展演节赛游东莞”。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吃住游购娱体展一体化的乘数效应得到有效发挥。

抢抓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机遇,东莞鼓励手机、平板、智能穿戴等数码产品升级换新,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今年前5个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2.81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快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10.3%、103.4%、34.8%。

■今年前5个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2.81亿元,同比增长4.4%。图为国贸商圈璀璨夜景 记者 陈帆 摄

投资是稳增长的“压舱石”。5月12日,比亚迪旗下东莞弗迪动力有限公司以9938万元摘得谢岗2025WT027地块。这已经是比亚迪在东莞谢岗拿下的第三宗产业用地,截至目前,其在谢岗已拿产业用地约126万平方米,累计投资金额约105亿元,充分彰显出东莞的投资吸引力。

2025年1-5月,全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50.99亿元,同比增长5.4%,进度比去年同期快2.2个百分点。其中,东莞水乡未来学校项目、旺铁智谷文化创意与制造项目等15个项目在5月新开工建设,祥鑫科技新能源汽车部件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项目、东莞越海智慧供应链中心项目等9个项目在5月建成投产。

消费、投资双擎发力,为东莞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确保高水平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今年,东莞提出,统筹推进综合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提质、强镇兴村富民,努力把“百千万工程”这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长期工程抓出更大实效,确保高水平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东莞集中力量规划建设城乡融合综合片区,深入抓好省典型镇、典型村建设,打造“一镇一特色”现代化美丽圩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好农房风貌提升、“三线”综合整治、美丽庭院建设“组合拳”,让城市更加干净有序美丽。

沙田镇阇西村对沿河路进行路面平整,设立慢行系统,统一房屋外立面风格,规整“三线”,实现村庄面貌从“乱象丛生”到“整洁有序”。特别是打造的1.3万平方米现代化生态停车场,破解停车难问题,让村民从“愁眉不展”到“喜笑颜开”。村里新建的儿童公园成为遛娃胜地。

类似阇西村的变化,在东莞处处可见。推进“百千万工程”,东莞积极探索央国企助力模式,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还先后举办了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产业多场活动。

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更是增添一道别样风景。樟木头镇官仓社区,以建设“中国作家第一村”为契机,房屋出租率由50%提升至100%,租金普遍提升30%-40%。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公共服务水平也得到持续提升。今年东莞将加快一批普高建设,全年新增公办学位3万个。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关爱守护“一老一少”,打造45个儿童友好慢行社区,新增养老床位300张。完善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以上。同时,东莞还丰富文化空间和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