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现场考核汇报总结会今天(10月14日)下午举行。通过为期三天的现场考核,国家考核组认定,东莞达到了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同意按规定程序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东莞完成国家节水型城市现场考核
10月12日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现场考核组对东莞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进行现场考核。考核期间,考核组在查阅资料、检查台账的基础上,分别对东莞南支流水源地、天骄峰景、华润雪花啤酒(广东)有限公司、第三水厂、海绵城市黄沙河示范区等18个现场点的节水工作进行了抽查,现场检查涵盖了企业节水、生活用水、污水治理、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等内容。

考核组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查阅申报材料、质询答疑、现场检查、集体讨论,形成考核意见及建议。
总结反馈会上,考核组听取东莞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后,对东莞在创建国家节水城市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考核组认定:东莞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资料齐全,基本条件和考核指标总体上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同意按规定程序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东莞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成效显著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济发展迅猛,人口基数大,用水需求日益增多,解决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为此,东莞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决策部署,经过多年的努力,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7年分别下降26.23%、39.68%,用水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4年,东莞市获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广东省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
此外,2018年、2019年分别建成截污管网1525公里、1572公里,有效整治市内324条污染河涌,全部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全市断面水质逐步好转,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节水体制机制逐渐完善,节水法规制度趋于健全,万元GDP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逐年下降,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全市用水总量保持稳定,实现了以较少的水资源消耗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
下来,东莞还将以此次验收为新起点,坚持人民至上,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盯水情形势变化,在用水管理信息化建设、计划用水精细化管理、再生水综合利用、全民节水意识提升等方面深耕细作,持续推进节水事业迈向新高度,助力提升东莞城市建设品质,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群众享受美好小康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