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债台高筑无力偿还,东莞市塘厦镇一男子5年前抛家弃子,跑路到阳江避债。之后,法院查封拍卖其自建房,却频频遭遇困难,案件执行多次陷入僵局。
面对这一困境,日前,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利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积极寻求社区协助,通过做被执行人思想工作,促其主动现身承担责任,最终,妥善化解7宗债务纠纷。
欠债不还 离家“跑路”
2014年起,塘厦镇居民黎某因做生意资金周转需要,陆续向多人借款,后因逾期未还被人告上法庭。2015年,黎某作为被告的民间借贷案件在东莞第三法院便有5宗,借款金额共计55万余元。
案件判决进入执行阶段后,黎某却悄悄和妻子离了婚,抛下一双儿女,于2016年独自前往阳江的一个农场躲债,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来,几年来也极少联系家人,只在逢年过节打一两个电话回家。
执行过程中,东莞第三法院依法查封了黎某名下的一栋房屋,但在处置时却遭遇了重重困难,案件执行多次陷入僵局,从此进入了长期拉锯之中。
一是黎某名下房屋系无房产证的宅基地自建房,属于集体所有,在使用权转让上具有特殊性,执行处分较难。二是黎某前妻黄某和两个儿女仍一直居住在内,黎某前妻黄某认为,该房屋系其家庭唯一住房,属于法律规定的维持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不应作为黎某的财产予以强制执行,并表示其家庭负担重、收入微薄,无力另租房子,拒绝迁出。三是案外人针对该房屋提出执行异议,称黎某早年向其借款11万余元无法偿还,之后双方签订了租赁合同,约定黎某将该栋房屋的一楼铺位出租给他,租期为19年,以租金抵债。
2019年,东莞第三法院以案涉商铺所属房屋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房地产权证,该租赁合同依法无效为由,驳回以上执行异议申请后,恢复了对该案的执行。至此,黎某已是7宗案件的被执行人,累计债务达73万余元。
法院再次查封黎某名下该房屋并移交评估拍卖,却遭到了黎某前妻黄某的反对。
2020年4月17日,在看到法院张贴的限期搬迁公告后,黄某来到法院表示,黎某跑路后,她和儿女三人相依为命,她每月靠为人做饭获得微薄收入,儿子身患肾炎,需长期服药,每月开销极大,女儿才刚考上大学,马上又有大笔的学费支出。
社区参与助力案件执行
鉴于上述情况,东莞第三法院转变办案思路,利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向该房屋所在社区居委会寻求协助,力争和谐推进案件执行。
居委会表示,会积极协助法院工作,并会通过社区的关系,看是否能找到黎某下落。
之后,居委会说服黎某家人,获得黎某联系方式,多次与之进行电话沟通,从亲情、法理角度劝导黎某回来主动承担责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8月30日,黎某终于出现在社区居委会。执行法官获悉后,马上到达现场,要求黎某拿出解决方案。
见到多年未露面的父亲,黎某儿子在现场说到激动处,亦责怪父亲不负责任累及家人。
居委会人员指出,黎某当初选择逃避就,是不负责的行为。现在既然回来了,就应积极面对、妥善处理。
#p#分页标题#e#面对强大的执行威慑和各方压力,黎某终于表示会想办法还债,执行法官告知可为其搭建沟通平台,要求其当场与债权人进行电话协商。
随后,黎某逐一拨打了7位申请人的电话,商量确定了履行的金额和方式,并征得申请人同意,在一周时间内筹措资金。
上个月,黎某以抵押房产的方式向亲属借款,后终于还清了全部债务,7位申请人遂向法院提交结案申请。这一历时五年的“骨头案”,得以顺利和谐执结。
【相关链接】
9个月执行到位金额8.13亿元
今年以来,东莞第三法院进一步加强与辖区基层组织间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开拓执行案件多元化解新模式,在执行过程中注重发挥社区基层组织工作人员了解社区、熟悉情况等优势,调动和激发社区力量积极参与协助,提供执行线索、协助送达、帮助做被执行人思想工作等,攻克“人难寻、物难找、财难查、执行协助难求”等难题,实现法院与社区的有效联动,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解决,取得了较好成效。
据统计,今年1至9月,东莞第三法院已执结案件14101宗,执行到位金额达8.13亿元。
全媒体记者 尹金钟 通讯员 钟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