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启用,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镇党委书记陈福坤,镇党委副书记李道军,镇党委委员、妇联主席刘瑜,镇文明委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求富路社区、巷头社区及蔡边村文明实践站站长,各社区(村)宣传委员,志愿者代表等参加揭牌仪式。


启用仪式上,镇党委书记陈福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代表授旗,镇党委副书记李道军,镇党委委员、妇联主席刘瑜为4个文明实践站授牌。


据悉,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大朗镇文化活动中心三楼,设有舞蹈室、书法室、非遗文化展示厅等功能室,提供各种文化学习和活动场所。

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4个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的正式启用,标志着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按下“加速键”,将致力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文明实践宣传新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大朗镇文化活动中心三楼。建设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全面深化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改进大朗镇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面向广大群众开展理论宣讲、主题教育、文明文化宣传的有形新阵地,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把党的理论传遍千家万户。据介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坚持以理论宣讲为导向,各级负责人带头讲党课,组建了领导干部宣讲团、百姓宣讲团、“东莞好人”宣讲团等。开展各类特色化文明实践活动,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创新“123456”工作模式
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123456”的工作模式,即:围绕“一个目标”: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两个主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活动的主体方式是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三级阵地”:以全镇为整体,构建“实践中心+实践站(试点)+实践点”三级阵地的格局。在镇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指导全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建设“四个试点”:打造“3+1”试点建设模式,建立巷头社区、求富路社区、蔡边村三个试点村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事业单位,试点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搭建“五大平台”:搭建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卫体服务平台。谱写“六篇华章”:通过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画好齐心“讲”文明;模范“选”文明;帮扶“助”文明;文化“办”文明;爱心“育”文明;网络“联”文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同心圆”。通过这样的工作模式,达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
组建“1+N”志愿服务队伍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是主要活动方式。大朗镇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组建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进一步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组建“1+N”志愿服务队伍,除1个大朗镇志愿服务总队之外,打造N个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包括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体育志愿服务队等。

通过组建“1+N”志愿服务队伍,倡导全民志愿、全域志愿,打造党员干部带头,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除大朗镇志愿服务总队之外,探索N个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在实践站全面铺开。2019年度,大朗镇有36个志愿服务站、245支服务队伍,一共利用“i志愿”平台发布活动8137个,服务群众累计超过17万人次,2020年上半年共开展400多项志愿活动,组织发动志愿者超过2500人,累计服务群众超过6万人次。着力打造了多个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及品牌,包括“一号关爱”活动、“青春暖流行动”、“爱心探访”系列活动、“希望图书室”等。#p#分页标题#e#

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助于大朗将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广场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品牌塑造活动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包括 “织城书香节”、“朗读亲子馆”、“朗艺讲堂”、“智朗团”、“朗读会”,文化惠民演出、文化艺术展览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全镇不同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参观大朗镇中小学生迎国庆书法作品展
启用仪式结束后,陈福坤一行还到大朗档案馆参观了大朗镇中小学生迎国庆书法作品展,了解作品展开展情况,并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