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
通讯员 江小航
近日,在遗产继承的法律领域中,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问题备受关注。非婚生子女是否能够继承遗产?7月16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美宜家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律师刘琬琳。她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
刘琬琳介绍,该条文明确规定了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确保其在继承、抚养等方面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权利。在遗产继承顺序中,子女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涵盖了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民法典》第1127条)。该条款明确将非婚生子女纳入法定继承人范围,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刘琬琳解释,非婚生子女在行使继承权时,需注意一些关键问题。首要的证据是证明其与被继承人之间的亲子关系。常见的证据包括出生证明、亲子鉴定报告等。若无法提供直接的亲子关系证明,也可通过其他间接证据,如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照片、录像、聊天记录,邻居、亲友的证人证言,给被继承人生前的汇款记录等,来增加认定亲子关系的可能性,推动亲子鉴定的进行。但需注意,这些间接证据仅能起到辅助作用。
在继承遗产范围上,非婚生子女只能在该家庭中继承生父或生母一方的财产,无权继承其生父或生母的配偶的财产。例如,若被继承人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那么需先将配偶的一半份额划分出来,非婚生子女仅能对另一半份额主张继承权。
另外,在有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的情况下,继承将按照遗嘱或协议执行。若被继承人通过遗嘱明确指定了遗产的分配方式,且遗嘱合法有效,那么即便非婚生子女享有法定继承权,也需按照遗嘱内容继承相应遗产。若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且协议有效,遗产将优先按照协议处置。不过,若遗嘱未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非婚生子女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该遗嘱部分内容可能被认定无效。
从法律角度看,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但在实际继承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提供相关证据,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