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1个公办学校建设项目提前完工,新增公办学位2.6万个;全市累计遴选120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认定30所品牌学校,累计组建40个教育集团;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这是我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的最新进展。东莞一直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整体提升全市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生成长力、群众获得感、社会满意度。

首次对全市33个镇街(园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今天(11月4日)下午,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在市行政办事中心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和《东莞市人民政府2020年对园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地核查工作方案》。根据工作方案,今年是市政府第一次对全市33个镇街(园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进行实地核查,对摸清家底、发掘典型、扬长补短,做好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化东莞教育综合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取7镇街53所学校监测教育质量
会议介绍,我市出台《关于加强东莞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指导意见》,选取了7个镇街和53所学校作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基地镇街和学校,组建了市教育质量监测骨干队伍和镇街教育质量监测骨干队伍,着力构建监测结果应用闭环机制,促进东莞区域教育优质健康发展。
此外,“扩一所,优一所”主题微发布会也在今天下午举行,记者从两个会议上获悉,目前我市教育扩容提质进展顺利,初见成效。

公办学校建设进展顺利,中小学学位供需总体平衡
截止10月底,全市有21个新建扩建改建公办学校项目完工,新增公办学位超过2.6万个;今年计划完成新改扩建学校29所 。2020年秋季学期全市中小学招生学位总体供给充足。

东莞松山湖北区学校负责人冯正华:“这所学校是我负责筹办或参与筹办了第7所学校。学校办学规模为84个班,其中,小学48个班,初中36个班,共提供3960个学位。松山湖北区学校是东莞未来学校建设的初步尝试,着眼于未来人才的培养。”

优质教育资源扩充迅速,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2020年新增品牌学校培育对象60所,新增组建教育集团13个;目前累计遴选120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认定30所品牌学校,累计组建40个教育集团,覆盖28个园区、镇街。对10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实施委托管理、64对公办民办学校实施结对帮扶、59所民办普通中小学进行扶持等专项扶持措施,大力改善民办学校设施设备,全市中小学校际差异率不断缩小,下来仍将加速提升民办教育质量。
松山湖中心小学派驻寮步西溪小学负责人王强:“2018年,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与寮步镇西溪小学签约集团化办学,当时西溪小学只有18个班,学生人数863人,寮步本地生源不断流失,通过两年集团化办学,西溪学校搭载集团快车,办学规模扩大一倍,改扩建后的西溪小学可容纳36个班,提供1728个学位,学校办学品质实现了全面提升。”
东莞实验中学派驻谢岗中学负责人谢润华:“集团办学刚满两个月,虽然谢岗中学的行政和老师感觉学校在不断变好,但我们深知这离期望值还很远,相信东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在谢岗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年后我们会展现给群众一个拥有27个班,提供1300个优质学位,赢得群众信赖的谢岗中学。”
统筹编制引进人才全员培训,扩容提质师资有保障
2020年经省委编委同意,从全省中小学教职工周转专户中调剂增加东莞市事业编制基数,主要用于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教师配备。2020年公开招聘 619名公办中小学教师,发布公告组织招聘2021年公办中小学教师728名,加强高层次和短缺专业人才引进,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36名。落实市镇两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其中市级培训32.43万人次,镇级培训和校本培训11万人次,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全员、全岗、全程覆盖。
数字教育资源平台访问量超7亿次,入选教育部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在疫情条件下,我市中小学2月10日起分批分类开展线上教育,通过东莞教学资源应用平台、东莞慕课平台、探究学习平台等平台开展线上教育,新建线上习题15.8万道,教学素材3万个,教师线上备课183.9万节,上线应用的师生达335.6万人次,平台总访问量超过7.32亿次。东莞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