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东莞人都有这么一个童年回忆:
逢年过节,总能看见醒狮登场。
每逢此时,总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经过二人的默契配合,
醒狮活灵活现,
成为了这条街最靓的仔!

醒狮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但会制作醒狮的手艺人寥寥无几!
在大朗就有这么一位年轻的“老工艺师”。
他的作品还火到国外去了!

万贡学是河南信阳人,
十八岁南下打工,
在佛山开始接触传统手扎工艺,
97年来到大朗开了属于他自己工艺店。
20多年过去了,
从不被看好到远销海外,
他的手工艺如今在行内都为人皆知。


从事手工扎作20多年,
他擅长将扎作的形状、
画工的精细以及颜色的效果相互配搭,
他的作品不拘泥、不局限,
以现代人的审美观推陈出新,
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发展。




代表作《客家麒麟》,
在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中,
获入围作品奖。
在东莞首届民间工艺“能工巧匠”和“十大名匠”评奖中,
获得“东莞民间工艺能工巧匠”的称号。
#p#分页标题#e#


一个河南人在传承着岭南手工文化,
这让万贡学的许多朋友看着有些匪夷所思,
但他觉得传统文化是没有界限的,
只要是好的东西都应该把它保留下来,
而且他也喜欢做这个事情。
万贡学也笑言做这个事情,让他有了广东味。
也正因为经常要跟广东人接触,
他慢慢地也学会了粤语。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关键是要后继有人。
现在年轻的一代对传统文化失去热忱,
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学,
更不要说当成一份谋生的职业了,
这是目前努力坚守传统文化的匠人所困惑的事。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
让更多的年轻接触接纳传统文化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
在万贡学看来,
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继承。
为此,
这几年来他也一直在寻求文创的新发展。
把自己做过的醒狮、麒麟制陶工艺化,
作为一种色彩鲜艳可爱的小摆件,
成为了万贡学在努力尝试的发展方向。


同时,在文创的路上,
他利用石膏做模型开展传统文化DIY,
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
让一些企业单位员工和学校的师生#p#分页标题#e#
体现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非遗进单位和学校
在他看来,
虽然失去了手工扎制的工艺,
但起码这些小醒狮、小麒麟会让更多的人关注,
一步一步的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