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政府要求,市自然资源局启动了《东莞市线性空间(沿路、滨水、临山)城市设计导则》研究工作,并开展前期工作专家咨询会,现已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城市设计导则是实现城市设计目标愿景的重要手段,为城市设计实施建立导控技术通则。通过开展《东莞市线性空间(沿路、滨水、临山)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研究,重点对沿线建筑形体、立面、风貌、高度和空间环境等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引,为我市城市规划设计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依据,保障城市空间品质。该《导则》研究工作思路主要有四点:
一是甄别城市风貌问题。提出线性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之间的混杂冲突;建筑形态与自然本底不协调;线性空间展示界面不理想;附属设施缺乏城市形象考虑,精细化管理不足等。

二是提出导控范围和框架。结合我市不同政策与具体实际情况梳理了重要沿路、滨水、临山地区,并在此基础上细化管控目标—管控原则—管控要素—实施机制,建立了东莞重要线性空间的城市设计导控框架;同时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设计导则工作,研究建议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应编制地段城市设计。

三是形成导控要素。基于塑造“多元城市名片、生态山水门户”的线性空间特色风貌愿景,对重要沿路、滨水、临山地区分别从功能引导、建筑形态、公共空间、附属设施等方面进行导控,充分结合先进城市的城市设计导则案例与我市具体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导控要素作为品质风貌提升的关键抓手。
四是衔接现有规划机制。提出《导则》的实施应符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可结合详细规划、地块包装、城市更新前期研究纳入规划条件实施。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可对《导则》进行动态调整修改和补充完善。
下来,市自然资源局将继续对《东莞市线性空间(沿路、滨水、临山)城市设计导则》初步成果进行完善,充分征求各有关部门以及公众意见,力求形成共识,助力城市特色塑造及城市品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