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 “毒跑道”“含隔大米”等涉及国内土壤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这也引起公众对于土壤污染防治问题的热切关注。12月11日,东莞首届土壤污染防治论坛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行业等领域2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土壤污染防治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科技手段介入 东莞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活动中,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土壤污染防治最新的治理技术、管理方法;活动还邀请行业代表就城市更新过程中,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共同就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行建言献策。据悉,首届论坛交流活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东莞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吸引来自相关单位代表200多人参加。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代表在活动中介绍,近年来东莞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2017年启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制度;2018年推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土壤环境管理实施方案,逐步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建设用地土壤管理体系。今年4月,东莞相关部门启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过程监管软件APP。数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东莞介入土壤环境管理的建设用地地块近1200宗,有效保障建设用地人居环境安全。

环保行业渴求土壤污染防治前沿技术
东莞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周成才介绍,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土地开发利用的频率日渐频密,这也给相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诸多探索空间。目前,东莞的环保行业中有超百家企业从事土壤污染的调查防治相关工作,当中包括检测、调查、分析还有后端治理这三大板块,行业整体发展相当快。
在他看来,广东的土壤污染防治行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但行业内对前沿的防治技术仍然相当渴求,也急切能将新技术实现本地化应用,进一步助力推进东莞土壤环境保护工作。“行业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形成行业自律,下一步东莞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将成立土壤分会,发布相关公约,进一步推动行业更加规范发展。”他表示。

工业土地再开发利用,东莞怎么评估风险?
此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与固废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谷庆宝也在交流活动中介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及主要法律法规要求,并分析了地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工作难点。
“对东莞执行的已经关闭搬迁企业的地块,如果这些地块要再开发利用的时候,必须要进行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验收以后才能再开发利用。”他建议,东莞针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过程中涉及地块清单管理、布点方案编制、现场采样调查、样品流转检测、检测数据上报等工作的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平台,可促进联合监管部门信息共享,提升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综合监管水平和业务能力。
“我们怎么去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相应的风险排查和调查以及相应的治理,这是目前建设‘品质东莞’热点。”行业代表戴贵辉,东莞针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继续继续扩大宣传,不仅是面向行业,广大市民群众也要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共同参与相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