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蓬勃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更加重视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举全市之力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动东莞城市环境明显优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文明之风更加浓厚、城市品质全面提升。2020年11月,东莞连续五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切实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列入“一把手”工程,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先后高规格召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会议、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等全市性会议,市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导相关工作。全市各级各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狠抓落实、拼搏奋进,广大市民群众全力支持、共同参与,汇聚了协同推进文明创建的强大合力。

坚持全域统筹

不断深化一体化全域创建

围绕“中心城区、魅力小城、美丽村居”三个层次,启动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统一部署和全域文明创建的工作要求,针对镇村基层文明创建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出台《关于推进新东莞文明美丽村居建设 深化全域文明创建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乡村文化培育工程、乡风文明润化工程、乡村和谐善治工程和农村农民致富工程等“五大工程”。深入部署开展“洁净城市”、“行走东莞”、“厕所革命”、农贸市场整治、文明交通提升等专项行动,让城市风貌焕然一新。

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在今年全国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市共有4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4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1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5个村镇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镇,10个单位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1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校园,1户家庭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家庭,实现了全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的丰收。

孩子们在古梅生态农业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收割水稻

坚持常抓长远

扎实推进“四个之城”建设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深入推进友善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希望之城建设。结合本外地人口比例严重倒挂的实际,推出“友善之城”八大主题行动,每年选树发布一批“友善企业”,建成近百个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和广场。常态化举办“道德模范”“东莞好人”“最美系列”等各类典型选树和宣传活动,近三年共评选发布“东莞市道德模范”(含提名奖)及“东莞好人”446人。

2020年上半年“东莞好人”(抗疫专题)发布仪式

加强对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承办2019-2020年中国“志交会”,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123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8629个。扎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宣传活动。规划建成首个市级国防教育主题公园,组建了国防教育讲师团并深入基层开展近百场宣讲。

2019年12月3日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东莞交流会

坚持创新探索

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抓好中堂镇、长安镇、东城街道等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建设,在全市其他镇街全面铺开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市共建成镇街、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3个、文明实践站300多个、文明实践点900多个。

加大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整合,结合基层需求、围绕五大实践平台精心策划举办上万场各类惠及群众的文明实践活动,创新推进“文明积分进万家”全民行动,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p#分页标题#e#

东莞市长安镇2020年文明周主题活动举行,学生们共绘美好长安

坚持齐抓共管

健全完善长效创建机制

始终坚持“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健全了目标考核、成效测评、动态管理、督促检查、情况通报、责任追究、表彰奖励等各项制度。

加强公益广告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加大文明创建宣传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系列活动,策划举办“文明东莞随手拍”、“公筷公勺”进社区宣讲宣传、“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等多项活动,聘任了一批“东莞文明使者”,有力提升了城市文明水平。

作者:东莞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