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诸佛岭社区新铺设的硬底化村道,进入大围旧村落,始建于明朝末年,历经近400年的刘氏宗祠就伫立在眼前。尽管岁月变迁,历经多次修缮,但它至今仍完好保留。
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见证着诸佛岭社区繁荣兴衰。
如今,在宗祠周边,陆续建设了村史馆,绘制文化墙;且对周边道路硬底化,增设停车场,使刘氏宗祠展现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之余,还让人眼前一亮,对这座400年古建筑充满好奇。
今天,就带你走进这座400年古建筑,一领它的风采!
始建于明朝末年
祠堂前方,一幅幅崭新绘画映入眼帘。舞麒麟、晒谷、放鞭炮等诸佛岭旧时耕种收割的劳作场面让人瞬间回到过去,与历史来一趟亲密接触。
站在大门前,迎头便是满布岁月痕迹的“刘氏宗祠”牌匾,大门两边的对联也颇有意思:“西汉传支根本大,南雄分派水源长”。
走进祠堂,其外观是岭南祠堂常见的硬山顶设计,外墙则是洁净素朴的青砖,雕花壁画更是遍布横梁,整体布局十分讲究。
据记载,该牌匾和对联是著名书法家刘彭龄于1915年重修祠堂时所书。对联描述了刘氏族人如何来到东莞塘厦繁衍生息。
宗祠系维系感情的重要纽带
村民刘国华今年72岁,据他介绍,以前一个村落会生活着一个姓氏家族或者几个家族,族人会建立自己的祠堂祭祀祖先。当时,刘氏始祖刘伯华在诸佛岭扎根稳定后,建立了刘氏宗祠,作为族人维系感情的重要纽带。
刘国华在介绍刘氏宗祠
刘国华:“我们和石马、振兴围、四村、深圳松仔园的刘氏族人,每年都会选定一个日子,共聚一堂,畅叙乡情,展望未来。”
刘氏宗祠曾见证诸佛岭的繁荣兴盛,也陪伴刘氏族人走过风雨飘摇的年代。历代以来,宗祠除了祭祖,每有嫁娶、满月等喜庆事,各家各户必定在祠堂大摆筵席。在旧时代,还曾被用作家族子弟读书求学的私塾。
活化祠堂文化
1915年和2005年,刘氏宗祠分别进行了大修,2005年那回还是一次大型重修,因为刘氏族人对祠堂爱惜与保护,祠堂至今仍历久弥新。
今年,诸佛岭社区更是投入180万,将刘氏宗祠一带打造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诸佛岭村史馆
为了更好延续和弘扬文化传统,诸佛岭社区将刘氏宗祠旁的原村委会办公楼打造成村史馆。
村史馆以村落文化为主题,用大量旧图片和传统农家生产用品再现昔日诸佛岭居民的生活场景,生产生活影像记忆、村落发展历史、历代乡贤、当地特色传统手工技艺等一一展现。
这不仅让诸佛岭社区的年轻人更好地领悟历史、品味文化,还让更多社区以外的人领略到这里的传统魅力。
随着刘氏宗祠、村史馆、喜庆堂等串珠成链
古色古香、具有乡村气息的建筑群
将是一道全新靓丽的风景线!
#p#分页标题#e#来源:印象塘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