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构建“1+N”政策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我市已启动首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正在构建“1+N”政策体系,强力统筹推进基地建设工作。

微信截图_20210227204952.png

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要求,我市启动首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到2023年,产业平台、设施及环境基本完善,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硬条件与软环境体系不断完善,5G、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到2025 年,形成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科研成果转化及承接能力增强,形成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微信截图_20210227205000.png

“1+N”政策体系

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东莞正构建“1+N”政策体系。其中:“1”是《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政策。“N”包括7大产业基地具体扶持政策以及基金、土地、人才、考评、管理等专项配套政策。

微信截图_20210227205015.png

《若干措施》紧紧把握产业基地发展总体目标,围绕改革创新点、产业关键点、企业需求点,把最新的改革措施、最大的支持力度、最优的保障服务配给产业基地。其中,提出试点“标准地”改革。建立对投资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能评、环评等十多类评估事项进行统一评估的工作机制,推进产业项目用地审批改革。同时,构建规模2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体系,完善基金运作方式,引导基金更有效地投向新兴产业和初创企业,企业上规模奖励最高额度提高至500万元,支持企业并购补助最高额度提高至2000万元,先进装备补助最高额度提高至3000万元等等。

微信截图_20210227205025.png

我市首批规划布局建设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有3个在松山湖

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选址松山湖三角地及台湾科技园部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等产业。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选址松山湖东部工业园,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含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产业。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选址松山湖东部工业园,将打造新型半导体材料和电子新材料集聚区。东莞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基地和东莞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选址水乡功能区。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选址临深片区塘厦镇。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选址谢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