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2日,东莞市委宣传部“新春看开局”系列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东莞工业重镇常平镇,深入企业生产车间看转型升级新动向。

完善的产业配套使东莞成为企业增资扩产的第一选择
走进东莞王氏港建电子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生产线上电子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转,自动对集成电路进行检测。“近几年我们都在进行自动化的升级改造,自动化最高的产线相比原来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提高70%左右。”该企业制造部总经理汤康说,依靠东莞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企业很容易就能根据需要制定设备升级方案,“近年来企业员工减少了1000多人,产能却没有减少”。

该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电视游戏机、万用摇控器、电子日记本、图文传真机等。“企业出口占比虽然高达90%,但去年总产值仍实现了逆势增长。”汤康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产品出口的审核流程变慢,部分电子零件甚至出现短缺,但借助东莞强大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配套优势,企业2020年总产值同比仍增长超12%,达16亿元。

“东莞的产业配套很成熟、很完善,其他地方没有这种优势。”汤康直言,尽管企业在海外也有生产基地,但东莞仍是今后增资扩产的第一选择。“客户偏向于选择稳定的代工企业。”在他看来,东莞的港口运输便利、产业链完善、生活成本低、发展环境稳定,这些优势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
与高校战略合作主攻世界级技术难题
在距离该公司九公里左右的东莞市金鸿盛电器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移动空调专业制造商,业务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分离式空调在欧洲价格高昂,而且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允许安装空调,中国制造的可移动式空调物美价廉,相当于欧洲空调安装费的费用,甚至更少,移动空调成为欧美家用或办公降温的‘新宠’。”东莞市金鸿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跃平说,“分离式空调在欧洲安装成本比较高,仅安装费用就需要400欧元(折合约3100元人民币)左右。”
目前,已拥有两大自主品牌的金鸿盛与DAEWOO等四家五百强企业合作。从订单比例来看,金鸿盛的移动空调85%出口欧美,欧洲市场约占出口比例的七成。新建厂房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一期年产能达100万台,正在筹建的二期建成后预计年产能达到150万台。

“我们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营业额)10%—15%左右,拥有40多名经验10年以上的工程师,确保每年实现至少5款新产品的研发。”高跃平说,目前,该公司与湖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及净相新材料等相变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强强战略合作,主攻目前移动空调尚未克服的降噪、排热这两大世界级技术难题。“从2016年到2020年,公司营收每年保持了30%的增长,去年产量达到170万台(包括自主品牌和代工),预计今年达到200万台。2020年企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左右,预计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左右” 。
常平积极打造链接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平台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2020年常平镇地区生产总值高达374.46亿元。截至目前,常平镇工业园占地总面积约16.4平方公里,约88%的工业厂房于1992年至2008年期间建成,存在建筑密度低、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低端化等问题,亟需通过拆迁改造,拓展产业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经济总量。

常平镇委书记刘裕昌表示,今年,常平将积极打造链接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平台,打造多点爆发。以“香港城”项目为龙头,全力推动“一城、两区、六片和两节点一学院”建设,做大做强中欧班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构建新发展格局。2021年计划出台常平镇重点招商园区(低成本空间)扶持政策,全年重点推进不少于5个超亿元项目落地。加快12个重大项目建设进度,12个重大项目及6个重大预备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其中,莞睿云谷产业园和时代智创产业园计划年内投产,两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60亿元。推动已建重大项目释放产能,维他奶和珠江啤酒二期全面投产后预计税收均可达1亿元。#p#分页标题#e#

下来,常平镇将大力支持“工改工”,对园区和高新企业用地进行支持。同时,加快“两节点一学院”建设。常平国际创新港累计引进创新创业型企业(项目)超300家(个),16家载体获得市级以上孵化器或众创空间认定。大力推动时代智创产业园建设,加快汇聚一批智能终端设备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全速推进常平智能制造与创意设计学院建设,争取2021年正式投用。
在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方面,万恒通家居、乐生智能、图创智能等9家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下来,深入实施“稳链补链强链拓链工程”,重点培育“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和“电声音响产业集群”,推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记者 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