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天(4月21日)上午举行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政策发布会上,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解读了《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东莞将通过“五个打造、三个保障”等具体措施,以全市之力支持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实现由“园”到“城”的华丽蝶变。

内容共分十个部分 围绕四个定位展开
总体目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若干意见》站位高、靶向准、举措实,共分为十个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总体要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发源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示范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人文宜居地、强化资金土地要素支撑、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实施保障等内容。
《若干意见》主要围绕“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个定位,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为总体目标,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知识产权、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推进计划。

▲松山湖科学城效果图
亮点为:五个打造、三个保障
《若干意见》的主要亮点可以归纳为“五个打造、三个保障”,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又出台了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五个打造”主要包括:
①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从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群、布局面向产业的前沿基础研究平台、推动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加快建设一流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体系、全面深化与中科院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重大科研项目6个方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发源地。通过部署建设高水平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推动新兴产业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交融、培育自有核心技术科技企业、加快构建与先进制造业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体系4个重点,汇集新兴产业集群。
③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地。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构建“科技+金融+人才”的创业新生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强化多层次人才住房保障、构建国际化科研人才交流平台5大举措,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④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示范地。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个关键,为创新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人文宜居地。紧扣融入大湾区交通生活圈、建设智慧城市标杆区域、加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营造生态宜居环境、加强文化建设5个抓手,创造更加优越的综合环境。
◎“三个保障”主要包括:
①强化资金土地要素支撑。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高标准完善规划体系、加大用地保障力度4项措施,为科学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意见》还提出将建立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稳定支持机制;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外部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承担部分也由市财政全额投入。
②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建立与国内科学中心交流合作机制、创新深莞融合发展机制、强化区域统筹和辐射带动、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创新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机制6个维度,以开放合作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共享共赢。
③加强组织实施保障。积极推动建立省院和深莞两地共同推进先行启动区建设的联络协调机制,并成立我市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力度。#p#分页标题#e#
《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市委市政府在松山湖建园20周年送给松山湖的大礼包,饱含着对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殷切期望和深切关怀,也吹响了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冲锋号”,为东莞开启新征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东莞将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全力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断提升地区创新能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为实现目标,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东莞市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专班推进各项工作,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取得了一定成效。

▲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建设效果图
◎目前的成效
目前,相关规划体系基本完善;院市合作共建战略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逐步形成集中度和显示度,一流实验室体系有序构建,一流实验室体系有序构建,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流创新创业社区加快建设。此外,城市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土地收储有序推进,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
按照国家要求,到2022年,要全面完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规划布局,推进 “六个一批”,即开工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和标志性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启动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和建设项目,集聚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世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建成一批全球先进水平的中试验证与成果转化基地,突破一批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迅速形成集中度和显示度。
◎下一步计划
①启动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②集聚一批重大科研平台
③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④新建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⑤打造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
⑥是培育引进一批高端创新人才。
⑦是完善城市综合配套。
⑧是营造一流创新环境。
相关链接:
政策背景
去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正式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成为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为松山湖在政策层面和战略层面争取国家支持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东莞科技创新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将承担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大使命,也标志着松山湖作为东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全面开启科技创新再发力的新征程。
东莞市委市政府以高度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参与到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此次出台《若干意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凝聚共识、抢抓机遇、整合资源、主动作为,以全市之力支持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实现由“园”到“城”的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