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东莞要建成5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

今天(5月24日)上午,东莞市教育局举行微发布会,以“打造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高地”为主题,总结“十三五”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介绍“十四五”打造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去年9月份以来,东莞市教育局在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大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打造品质教育“1+12”行动计划。5月11日,市政府已审议通过包括《东莞市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行动计划(2021-2025)》在内的12项行动计划,提出将建成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标杆引领水平的一批高水平中职学校、示范专业和专业群,为东莞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之都”强化技能人才支撑。

到2025年,东莞要争创成为广东省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成5所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6-8个高水平专业群,培育10个职教集团,建设50所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培育100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1601274539353189.jpg

六大举措争创成为广东省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举措一:加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建设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根据东莞产业转型升级与学生发展需求,加强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做专做强,形成优质化、特色化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支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高标准推进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加快100亩新校区扩建工程。到2025年,全市建成5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实现办学规模与水平“双提升”,在校生规模达到2万人左右,达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标准。

举措二:对接重点产业,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面向全市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示范专业,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到2025年,全市建设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品艺术设计、电子商务、印刷媒体技术等6-8个高水平专业群。

1607581475573487.jpg

举措三:强化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建设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保证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参与企业实践,到2025年,全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重达到70%以上。

举措四:深化校企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面向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重点建设50个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

1621163556456589.jpg

举措五:拓宽参与途径,培育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在莞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对取得突出成效、发挥引领作用的企业,积极向上推荐申报国家、省“产教融合型企业”,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优惠政策。至2025年,共培育100家以上高水平产教融合型企业。

举措六:引导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培育一批高水平职教集团。开展多元主体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专业为支撑的紧密型职教集团,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教集团。力争到2025年,培育10个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职教集团。

同时,东莞将健全优化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并配套建立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多元质量评价机制等保障机制,为“十四五”时期顺利实现打造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高地这一发展目标提供支撑、保驾护航。

1601274894147125.jpg

十三五期间全市中职毕业生升学就业率达98.92%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17所,其中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2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4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0所,建成了一批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

2020年,东莞市职业院校共开办242个专业,基本覆盖东莞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并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东莞范本”,探索出职业教育人才国际化联合培养的新方式,搭建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十三五”期间,全市中职学校共85582名毕业生,成功就业(含升学)学生84660人,升学就业率达98.92%。为全市制造业立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p#分页标题#e#

(记者 吴智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