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始终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市各镇街(园区)、各部门党员干部俯下身子深调研、听民声、察民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工作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在莞邑大地掀起学史力行、实干为民的热潮。日前,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直媒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系列访谈”活动,深入挖掘“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做法和阶段性成效。本期“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系列访谈”,我们走进水务局。

一直以来,市水务局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群众期盼和要求作为水务工作的“指挥棒”,把群众满意和认可作为工作成效的“丈量尺”,想方设法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保障和改善民生。近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倪佳翔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水务局重点聚焦市民群众强烈关切的河湖水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内涝防治和供水服务保障等“急难愁盼”问题,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办好18项具体涉水民生实事为切口,将学史力行落细落实落地。

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以前是很臭的,现在好多了。”说起南城三禾市河,附近居民王先生感慨地说。在五年前,不少市民都有像王先生这样的感受,东莞内河涌普遍受到污染,水体黑臭随处可见,亲水近水一度成为生活奢望。

自从2016年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后,市水务局科学系统精准地推进河涌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先后完成整治河涌424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建成碧道约62公里,有效整治182个砂场,挂账的500多宗河湖“四乱”问题和“五清”任务全部完成销号。去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国第三、全省第一,全市河湖面貌焕然一新、持续向好,“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正加速回归市民身边。

易涝点整治压茬推进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逐渐缓解
近年来,东莞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部分区域内涝问题也随之加重。2016年,市水务局在全市范围内排查共登记挂账131个易涝点,实施难度大、存在困难多的有12个,其中5个就在长安镇,是治涝重点攻坚方向。
倪佳翔表示,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水务局将其纳入办实事工作清单,由局主要领导挂点督办。4月份以来,市水务局紧盯项目实施堵点难点,专项研究推进长安镇5个易涝点整治,通过专题会议部署、现场督导、跟进协调等措施,优化项目设计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协调解决供水管线迁改、交通疏导等难点问题,为长安镇5个易涝点尽快完成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后的具体工程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这5个易涝点已完成科研立项、水保方案、环评报告等前期工作,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待完成概算审查后移交至市城建局实施,预计今年12月底前完成宵边排站、镇政府门前、长安花园等3个易涝点整治,于明年12月底前完成福安厂、台联厂等2个易涝点整治,逐步消除上述路段内涝积水安全隐患,最大程度降低内涝风险,确保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全市131个易涝点已完成整治105个,易涝点数量对比前几年已大幅减少。

供水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多年来,受行政区域体制影响,全市供水市场呈高度分散化状态,同城不同网、不同质、不同价,供水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服务东莞长远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市水务局坚持全市一盘棋,组织编制《东莞市供水安全保障规划》,擘画一张蓝图干到底。
倪佳翔表示,近年来,市水务局通过整合资源、更新提质、强化监管、增进服务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提升现有供水资源利用质效。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关停镇村水厂62座,镇村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整体大幅提升。完成东江北干流、南支流、东深供水东江桥头3个国家级重点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推进市第二、四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建设石马河河口东江水源保护一期工程,保障原水水质更加优质稳定。更新改造供水管网约2657公里,建成水质监测点1244个,实现从取水到输配水各环节全覆盖,连续5年全市水厂出厂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均优于国家95%标准要求。#p#分页标题#e#
【对话】
记者:市水务局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做到同部署、同推进?
倪佳翔:市水务局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统筹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两个方面,一体谋划落实。在深学细研百年党史感悟思想伟力的基础上,把学史力行摆在突出位置,把办实事作为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来抓,专门研究制定了《市水务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以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来落实党史学习教育要求,以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记者:东莞市水务局“一把手”如何带头率先垂范?
倪佳翔: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党史、搞调研、抓落实,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党史学习教育良好氛围,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局领导班子成员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平时工作掌握情况,梳理总结了群众较为关注的三个方面问题:河湖不要“臭水沟”、下雨不要“内涝看海”、水龙头不要“水小变色有怪味”,研究明确了18项相关具体工作,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关于水事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让市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实惠,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对标对表中央五个方面重点任务,东莞市水务局有哪些具体措施?
倪佳翔:市水务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其分解为具体水务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到一事一策中。“十四五”期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筑完善防灾减灾网、供水保障网、幸福河湖网和智慧水务网“四网”同治体系,为市民群众打造更加优质的水安全环境、水生态环境、水服务环境,让大家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今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完成不少于50公里沿海水乡片堤防达标加固、整治不少于10个易涝点、“供水一张网”整合、13座水厂关停、217条河涌治理、不少于400公里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和150公里碧道建设等硬任务,推动《东莞市供水安全保障规划(2020-2035)》相关项目实施,用实际工作成效支撑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喜迎建党100周年。

记者:东莞市水务局如何以制度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
倪佳翔: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务工作必须实打实,就是要为群众谋福祉,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这些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到水务人的价值追求和工作作风中。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推动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我们专门研究明确了6项局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制度,例如,局主要领导要带头参加《阳光热线》,同时通过接访群众、巡河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面对面了解民情民意。
遇到强降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到防汛险工险段和易涝积水点,一线指导和解决存在问题。每年我们都积极争取把治河、治涝、供水等有关重点项目纳入全市年度民生实事清单,主动接受市监督考核,自我加压高位推进,用责任担当践行好新时代水务人的初心和使命。

(记者 张忻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