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河水,源远流长,
见证了桥头百年沧桑巨变。
东江之滨,春潮奔涌,
留下了桥头儿女奋斗足迹。

▲20世纪60年代,桥头卫生院 @桥头宣 图

▲东莞县桥头公社桥头大队杨公朗生产队大力发展养猪,图为该生产队肥料厂。摄于1977年@桥头宣 图

▲改革开放初期桥头农村面貌 @桥头宣 图

▲1984年2月,桥头农工商联合公司与广州鸿运家用电器厂合资兴办桥鸿风扇厂 @桥头宣 图

▲1988年7月3日,桥头镇对外加工办人员陪同外商考察在建工业区后留影 @桥头商务局供图

▲桥光大道是桥头镇的第一条水泥路,是桥头实现经济腾飞的基础 @桥头宣 图

▲20世纪80年代,桥头商贸业快速发展。图为桥头镇第一个贸易中心 @桥头宣 图

▲桥头宾馆,这家集餐饮、休闲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园林式综合性宾馆,是桥头发展阶段的一个见证@桥头宣 图

▲1992年开发中的莲湖。莲湖是桥头的名片,带动桥头的经济发展 @桥头宣 图

▲1995年,桥头中学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1998年1月,市委、市政府授予桥头中学“文明单位”称号。2005年,镇政府推进联合办学,改建、扩建桥头中学,次年1月文德中学并入桥中。图为旧时桥头中学参加活动的学生 @桥头宣 图
桥头
这里,“中国荷花名镇”美誉远扬,
这里,“中国环保包装名镇”魅力尽显,
这里是桥头,一个“品质 美丽 宜居”城镇。
地处东江之畔、湾区腹地,这里满溢着诗意浪漫之美,也铆足了拼搏实干之劲。
一句“等你,在桥头…”,道出了桥头儿女的热情与自豪。

多彩莲湖 @邹锦考 摄
#p#分页标题#e#
松山塔 @冯锐峰 摄

桥头夜色 @冯锐峰 摄

大美桥头 @冯锐峰 摄

宜居新城 @冯锐峰 摄
在这里——
800年迳联古村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石水口村的红色印记讲述着烽火岁月的故事;
历经时光流转,
朱熹文化仍在禾坑村延续绵长;
在抗日烽火中弦歌不辍的“坪石先生”,
至今仍是邓屋古村的宝贵精神财富。




迳联古村 @张利平 冯锐峰 黄小超 莫国强 摄

邓屋古村 @桥头宣 图
在这里——
凝望东深供水源头静静伫立,
感受当年“让高山低头、河水倒流”的豪迈;
看“一河一路·两园区”蓝图加速落地成景,
感受新时代发展的脉搏。

@冯丽 摄

晨光 @林晓敏 摄

@王浩洪 摄
在这里——
漫步莲湖,
观塔影、眺远山,赏莲韵蹁跹,
发现“中国荷花名镇”的宜居魅力;#p#分页标题#e#
走进力嘉环保包装印刷产业园,
窥探“中国环保包装名镇”的产业风采。

莲湖 @姚泽林 摄

@邹锦考 摄

@冯丽 摄

醉美桥头,莲湖油菜花海 @李回立 摄
100年来,
一代代桥头人在这片土地上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奋斗拼搏。
东江河水,源远流长,见证了桥头百年沧桑巨变。
东江之滨,春潮奔涌,留下了桥头儿女奋斗足迹。

@张超满 摄

松山塔夕照 @李翔 摄

今日的桥头:
工业园区厂房林立,投资企业纷至沓来,广厦高楼拔地而起,康庄大道外联内畅,现代产业释放新动能,品质城市迸发新活力。
今日的桥头,从昔日东莞的“西伯利亚”,发展成湾区版图上宜居宜业的魅力小镇。从四季花开的荷花文旅产业园,到繁华热闹的工业路,再到焕发新生的莫家拳,桥头正竭力描绘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陈晓云 摄

@邹锦考 摄

@冯锐峰 摄

@邹锦考 摄
等你,在桥头…
总策划:温志均
总统筹:张飞 罗锦雄
监制:张文康 罗志权
策划:张利平
文字:邓文燕
摄影:陈栋 程永强 曹雪琴 #p#分页标题#e#桥头镇文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