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双循环,构建新格局!东莞企业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加大力度布局国内市场

“我们一直以来以面向欧美市场出口为主,今年以来不断开拓东南亚和国内市场,尤其希望能在国内市场有所作为。”东莞市声强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文武指着产品展示架上的新产品告诉记者,那是为国内市场专门研发的。

越来越多的企业跟声强电子一样,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继续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开始加大力度在国内市场布局。市场结构优化、消费等新业态兴起,也助推了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自东莞市统计局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2020年,东莞全年外资企业内销额达4996.4亿元,占内外销的比重已经达到37%。东莞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3138.1亿元,增长0.8%。消费方面,东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40.14亿元,排名全省第三位。

坚定对外开放

推动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没想到没有任何抵押,仅凭借几张出口收汇数据,就批了我们的贷款。”东莞市益存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沛言兴奋地说。

蔡沛言在东莞经营一家货物进出口企业,由于上下游企业账期问题,导致资金一度告急。于是,蔡沛言申请办理了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一款名为“贸融易”的创新产品,申请后银行几分钟就批出了180万元的出口贷。

东莞市益存进出口有限公司获得的金融支持,是东莞积极推动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城市,东莞一直在坚持推动对外高水平开放,重点在政策、平台、服务、活动和项目等方面发力,为企业“走出去”投资提供坚强的保障。

据了解,中央、省、市商务部门均已分别设立对外投资专项扶持资金,明确对东莞“走出去”企业贷款利息、前期专业服务费用、政策性信用保险保费及担保费用等给予财政支持,最高奖励可达2000万元。

东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莞计划加强与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开设东莞市“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及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国别指南、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多方面公共信息服务,建立动态的海外投资项目信息库,随时协调解决项目进展中的各类问题。

此外,东莞还发力打造出口新动能和新通道。

仅去年,东莞就推动大朗毛织贸易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的市场采购试点资格,而且在全省形成的三个试点中率先运行,率先形成出口增量。此外,东莞率先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工作,推动清溪镇光电通讯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新动能对东莞推动出口的作用是巨大的。以大朗毛织贸易中心获批国家级的市场采购试点资格为例,仅今年一季度,该中心就出口货物2722票,货值17.33亿元。

受益企业的负责人纷纷介绍,在当前大额订单小额化、单一订单多元化、长期订单短期化的外贸环境下,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最大化发挥其“门槛低、商品广、监管专、通关快、税收少、结算活”优势,为东莞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对外贸易平台。

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东莞企业开始从“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转变。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截至今年3月,东莞共有对外投资项目572个,投资总额25亿美元,涉及国家(地区)超过50个,其中近60%的投资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和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发达地区,近40%的投资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

除了通过就近设厂来加大在当地市场的份额外,大量的东莞企业还积极通过品牌来抢占海外市场。以声强电子为例,目前该公司就拥有奥路马(Avova)、麦克萨斯(Aexus)、Aesonic等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产品畅销海外数十个国家。

东莞企业在海外市场不断拓展的背后,是近年来东莞推动外向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果在不断涌现。

通过创新赋能、技术赋能、品牌赋能等多元途径,东莞在实现外向型的转型升级方面效果明显。

1989年就在东莞凤岗成立的得利钟表,在转型升级的推动下,已经由最初的来料加工,转型发展成为钟表及首饰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自主品牌SAGA运营为一体的创新型高端钟表企业,成为了东莞企业从追赶到引领的生动缩影。

公司董事长梁伟浩表示,在东莞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东莞制造”过去卖产品,现在卖品牌,未来应该卖标准。

“东莞已经有一批企业开始参与国际和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企业有了标准制定权,就有了市场话语权,可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梁伟浩说。

加大内销力度

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

“现在的内销市场很火爆,随着国内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内销市场有望越来越好。”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罗曼智能”)董事长严佑春满面笑容地说道。#p#分页标题#e#

罗曼智能是一家专门生产电动牙刷、剃须刀、直发器等美容美发和健康个人护理产品的企业。今年一季度销售额为1.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超40%,内销占比超70%。该公司是从2017年才开始发力内销市场。

“企业要想做大,一定要开拓国内市场。”严佑春告诉记者,罗曼智能依靠在与海外客户合作中获得先进经验,积极开拓内销市场时,在品牌、产品、营销等多点发力。

“以营销渠道为例,罗曼智能的产品已进入全国8000多家专业牙科门诊,排名第一。”严佑春说。

在东莞的外向型企业中,像罗曼智能一样重视国内市场的企业的越来越多。

东莞邦泽电子有限公司(下称“邦泽电子”)去年与惠普达成长期合作,由惠普进行品牌授权,邦泽电子可以用“惠普”品牌生产和销售产品。

张勇表示,惠普在中国内地有2000多家门店,邦泽电子以“惠普”品牌生产的产品可以在这些门店销售。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融入国内大循环的难度。

数据显示,2020年,东莞外资企业内销4996.4亿元,同比增长3.2%。

据了解,为了推动企业开拓内销市场,东莞一直积极支持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展会。去年,东莞组织电子信息、五金机械等行业展团,参加19场境内知名行业展并予以参展补助,通过使用“东莞制造”统一形象标识进行特装布展,展示“东莞制造”良好形象。

数据显示,东莞组织企业全年线下共计参展的展位达3838个,参展面积约3.4万平方米,意向成交金额约55亿元。此外,东莞组织了409家企业参加19场线上数字展会并予以参展补贴。

同时,东莞还举办“台资企业拓内销”线上推介对接(广东专场)活动、“港企拓内销·合作享商机”推介会等活动,效果明显。以“港企拓内销·合作享商机”为例,线下共有在粤港企代表、内地对接企业代表200余人到场,线上吸引企业代表超1000人次实时收看。

同时,东莞积极推动企业与阿里巴巴、京东电商平台对接,利用电商渠道开拓国内市场。

数据显示,东莞全年累计举办各类电商直播带货活动超过800场,企业参与超过3000家,推动线上线下成交约18.2亿元,其中线上成交约6.9亿元。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5861亿元,同比增长9%。

以罗曼智能为例,在今年第一季度1.5亿元销售额中,国内市场销售额约为1亿元,其中来自线上的销售额占80%。去年,罗曼智能邀请头部带货网红李佳琦为公司生产的一款电动牙刷带货,一场直播就获得超1300万元销售额。

而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也在和网红主播薇娅合作中,3分钟内卖出了超7000只“揽月”系列手表。

据淘宝直播平台“淘榜单”发布的数据,东莞企业开通淘宝直播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电商成企业融入国内大循环的利器。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加大电商渠道开拓力度,可帮助企业融入国内大循环,也可以提升企业对各类数据的把控和应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推动消费升级

加速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7月12日,东莞市统计局发布了《“十三五”时期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报告之五: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提质增效成绩显著——“十三五”时期东莞消费市场发展状况分析》。根据这份报告,“十三五”时期,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消费结构升级提速,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东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40.14亿元,比2015年增长42.6%,年均增长7.4%,增速在全省位居第二。

报告透露,围绕“十四五”时期东莞着力建设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代化枢纽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力繁荣消费市场、全力打造消费强市将成为东莞“十四五”时期消费市场规划的重点内容。

东莞打造消费强市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发展首店经济。

今年5月,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大力发展首店经济 促进商业消费升级的若干措施(试行)》(下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提出聚焦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等区域重点商圈,积极招引国内外具有影响力、代表性的知名品牌和原创品牌开设首店,力争到2023年推动各类品牌首店落户东莞不少于100个。

《若干措施》的出台,是东莞贯彻落实全省贸易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东莞推动消费升级的现实需求。东莞也由此成为广东省内第一家成体系提出首店经济扶持政策的城市。

东莞一直是众多品牌青睐的主要市场:西式快餐国际连锁品牌麦当劳1993年入驻;东莞第一间家乐福超市(东盛店)1998年开业,成为莞城运河边首家大型零售门店;2011年,星河城引入ZARA等,揭开了快时尚东莞扩张之路的序幕;2014年东莞东城万达广场盛大开业,室内儿童乐园万达宝贝王全国首店亮相东莞,并由此向全国拓展开来……#p#分页标题#e#

进入2021年,东莞首店数量明显提升,休闲娱乐业态占比有所提升,且美妆集合店调色师大师店、潮玩集合店X11、POP MART泡泡玛特、SEVEN CLUB、Funty酒吧、来玩鸭、NIKE BEACON 750、纪梵希美妆、CPB等品牌的入驻,逐渐增添城市的时尚潮流气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李晓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东莞首店经济各项政策的落实,将大力促进东莞商业消费升级,提升消费市场品质,推动消费市场要素加速循环流转,从而进一步畅通国内循环。

此外,李晓峰认为,首店经济将助东莞打造国际国内品牌集聚区,将进一步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各国品牌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有利于吸引全球优质商品和生产要素,提升东莞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竞争优势。

林维蒂是海德壹号广场和汇一城购物中心的负责人,他表示,《若干措施》肯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东莞的首店经济发展,首店经济的发展,对于提升的东莞城市的品质则是有力补充。

“首店经济的发展可以大大提升东莞消费环境,而消费环境是城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林维蒂说。

在发展首店经济的同时,为了促进消费复苏和潜力释放,近年来,东莞还重点打造促消费品牌活动“乐购东莞”,效果明显。在今年五一劳动节“乐购东莞”促消费活动中,东莞组织发放近500万元市级消费券,带动关联消费总额1088.38万元,真正让东莞本地消费者受益、企业受益、产业受益。

东莞全力促消费的举措效果明显。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4.3亿元,总量排名全省第三,同比增长27.4%。

■小康故事

得利钟表加大研发投入谋升级

从来料加工发展为创新型高端企业

今年4月,广东得利国际钟表智能制造项目正式在东莞市道滘镇动工建设。该项目将依托得利钟表智能制造数字化产业集群为核心,以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模式整合钟表及智能穿戴行业上下游供应链,打造一个集创意设计、智能制造、品牌运营等于一体的数字化园林式智能制造综合中心。

从最初的来料加工,转型发展成为钟表及首饰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自主品牌SAGA运营为一体的创新型高端钟表企业。得利钟表成为东莞企业从追赶到引领的生动缩影。

推动东莞成国际钟表中心

1989年,已经在香港从事钟表制造20多年的梁伟浩在凤岗成立了得利钟表。由于东莞良好的投资环境,让得利钟表不断加大投入,企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2008年金融海啸成为珠三角港商转型发展的分水岭。得利钟表从2009年至今,仅升级生产线便投入5000万元,同时加强研发。”梁伟浩透露,2013年还投资3000万在东莞成立配套供应链产业园,把主要配件供货商厂家集中在园区管理。

而此次建设的广东得利国际钟表智能制造项目,将聚焦钟表和智能穿戴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产业链。项目还将引入国际钟表大师,建设“得利钟表学院”,并与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合作建设钟表文化与时间科学馆、国际钟表检验检测中心。

梁伟浩表示,上述举措都将助力本土钟表行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向高端钟表制造发展,带动东莞成为另一个国际性钟表发展中心,让钟表文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普亮点。

充分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作为一家港资企业,扎根东莞30多年来,得利钟表一直坚持同时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2016年,得利钟表就在瑞士全资成立研发和工程创新中心及制造装配工厂,充分利用瑞士在钟表行业的创新资源,极大地提升了得利钟表在欧洲市场的口碑,带动了得利钟表在瑞士高端钟表市场的业务发展。

目前,得利钟表年出口高端成表360万只,瑞士名牌高端表壳60万只,业务遍布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20多家瑞士高端钟表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

国外市场的开拓,让得利钟表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可以更好地开拓国内市场。尤其是近年来,通过电商渠道,在国内市场收获颇丰。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得利钟表就开始试水电商,在天猫等平台开店销售,并鼓励员工做主播带货。

“虽然员工带货没有带货达人一样自带流量,但是他们对产品非常了解,介绍起来也非常专业,所以效果还不错。”梁伟浩透露。

尝到了甜头的得利钟表加大了在电商渠道的布局。去年8月,得利钟表与洋葱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得利钟表因此得以通过洋葱集团的全球数字供应链交易平台,进一步打开自主品牌SAGA世家表的内外销市场。目前,得利钟表每月通过洋葱可以销售手表数千只。#p#分页标题#e#

●记者 戴双城 见习记者 唐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