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东莞“绣花”新实践

酷暑下,赖照怀的干劲不减。工作日的清晨,他打开向阳的蓝色玻璃门,搬出接访的桌椅,很快就有老头儿老太太上前坐下反映问题。

53岁的赖照怀是老城管了。“现在小摊贩看到我来了还会自觉收拾了,有时候还能唠唠嗑——要是搁以前,那是不敢想的。”这位老城管的底气,得益于东莞城管“片长制”的设立。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城管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城管进一线、服务面对面”,实践分片区管理模式。“片长”责任制的诞生、城市管理力量的下沉,这一新的“绣花”模式刷新了群众对城管队伍的认识,提高了城市治理效能,让东莞提升千万人口城市品质内涵新征程走得更实、更好。

■东莞城管探索设立社区城管工作站,推行“片长制”,实现服务面对面、问题一对一。图为片长在收集群众意见

不一样的片长

初次见面,赖照怀递上的工作名片赫然印着一行字: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莞城分局东正社区片区长赖照怀。

这张小小的卡片,却给赖照怀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办事效率高了,群众投诉变少了,乐趣也逐渐多了起来。

多年前,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解决了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的现象,同时也引发了群众与城管执法部门的矛盾冲突。

对此,赖照怀深有感触。“我以前主要负责违建的立案调查,比较强硬。群众不理解的多,家人也不太能接受,下班之后都不太好意思说自己是城管。”对比起以前,他坦言如今舒坦多了。

老城管舒坦多了的缘由,要从今年的一件事说起。

今年,作为莞城城管分局试点先行的7个社区城管工作站之一,东正社区城管工作站正式启用。拥有丰富执法经验的赖照怀被任命为“片长”,并把办公室搬到了工作站里。

赖照怀的城管工作站设在东莞人民公园旁,为了不占用空间,由简易的建筑材料集约利用建成,只有18平方米。在这个小小空间内,设有接待台、办公桌、群众接访处、饮水机。墙上一排排挂着的,是工作站职责、流程、工作人员等公示信息,功能一应俱全。

“片长”对于赖照怀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关于怎么做好这一项工作,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用脚步去丈量。

每天,在东正社区,他制服左兜挂上执法记录仪,右兜揣着一沓名片,骑上单位统一标配的“小毛驴”,穿过大街小巷。遇到城市管理问题,或是群众有困难,第一时间停下解决,再将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受理、登记、处理、回访,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东正社区东门广场的广场舞噪音困扰周边居民长达一年多,群众频频投诉。赖照怀上岗后,马上关注到了群众的“急难愁盼”。经多方走访后,他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晚上9点半关闭广场大灯,只留下照明灯。“这样他们可以跳到9点半,周边居民也可以正常休息。”方法实施后,投诉少了很多。

令赖照怀最欣慰的,是群众态度的转变。“怀叔,你今天又来啦!”现在,路过日常执法的金沙市场,不少商户主动和他打起了招呼,自觉将占道经营的物品收回。执法的下移,服务的上升,让他获得了理解,还和市民成为了朋友,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喊他“怀叔”。

2.5平方公里面积的东正社区,在赖照怀心里已远远不止2.5平方公里。他说,自己每天都要走上万步,却乐此不疲。“这让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和赖照怀一样深有感触的,还有兴塘社区的“片长”黎锦荣,“现在责任更明确了,群众主动反映问题,我自己也得到了锻炼。”5月底,北隅社区城管工作站还因为处事及时,收到了群众送来的锦旗。

■片长走访群众,收集、处理问题

“哨所”前移的探索

一线工作人员的获得感、群众与日俱增的幸福感……这一系列改变的背后,历经了长达两年的探索。

“莞城街道的老年人住户居多,现在他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坐在办公室里,莞城城管分局局长张毅刚介绍起了莞城的城市管理基本情况。

莞城是东莞的老城区了,面积不大,开发程度却超过了95%。小巷子特别多,基本上每一个角落都住满了人。张毅刚从几个方面概括了这里的状况:老旧小区多,老人群体多,环境要求高,治理难度大。#p#分页标题#e#

2018年,莞城区域内夜间烧烤盛行,占道经营乱摆卖现象严重,产生的噪音和异味困扰着群众,莞城城管多番上门,软硬兼施,用了两年的时间才解决了这一痛点。

然而,在痛点的整治当中,城管和小贩就像玩“躲猫猫”游戏。这一“躲猫猫”的无限循环,目的是达到了,却消耗了队员们的战斗力和耐心,和群众的距离在无形之中也被拉远了。

改变,是必然。

2019年底,结合群众需求,建立在前期城市“六乱”治理的成效基础上,莞城城管将问题落到了精细化管理问题上,开始网格化管理——两大片区,四大网格。将人员纳入网格之中,实行轮岗制。

轮岗制可以充分释放队员的价值,培养综合性队伍,初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日子久了,弊端就慢慢暴露了出来。

张毅刚举了个例子:一个队员今天在这个网格,刚和住户们还有商铺打上交道了,明天就换到另外一个网格里了,那原来建立起来的好关系又断了,处理的问题也没有下文了。整个莞城是摸了一遍,覆盖面达到了,但是熟悉度却不理想。

和群众都不熟悉怎么服务?

2020年12月,莞城城管将网格化管理模式再变革、再细分,开始了片区化管理的探索。依据现有执法力量以及社区面积大小等因素将辖区重新组合,划分为7大片区,并将轮岗制改为定岗制,为每个片区选取了1名执法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担任片区长,负责工作站日常管理和该站负责区域日常巡查、执法监管等。

“既然要力量下沉,就干脆直接下沉到社区,这里是问题产生的源头。”张毅刚说,为了实现源头问题治理,他们将80%的人员下放到了社区,并建立了站点,责任到人,独立办公。

一系列想法形成制度后上报市城管局,很快得到了肯定。市城管局还为工作站外形、人员装备的配备、标识等方面提供了指引,推进建设。

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今年3月,东莞市首批社区城管工作站在莞城上线了。“哨所”前移,包括赖照怀在内的7位片长走上了新的岗位,扎根社区,与群众面对面解决问题。

■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向市民指路

不断创新治理模式

如何将城市精细管理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也是整个东莞城市品质提升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项把城管服务深度扎根村(社区)的新探索、新尝试。”谈起莞城建设社区城管工作站、推行片长制,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四级调研员陈锐光如是说。

陈锐光负责执法工作多年,经历了东莞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从划条管理到划块管理再到网格化管理的过程,划片区管理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陈锐光介绍,多年来,工作落地难、力量下沉难、考核监督难和沟通群众难等难题,一直存在于东莞的城市管理当中,大部分镇街的基层问题治理主要依赖村级城管办,以村(社区)管理为主,业务上接受城管分局的指导和监督。

“大部分村级城管办人员并非专职专岗,同时还肩负治安、消防、应急等工作,治理效能有限。”为了保持基层的活力,各地的管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模式不一,缺乏统一的规范。

经过前期市内外调研和社情民意调查,自2020年底开始,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探索实施城管片长制和“两站”(城市服务驿站、城管工作站)建设。2021年,正式推出“城管进一线、服务面对面”行动,城管片长制作为打通城市管理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工程,按照“小社区、大城管、全覆盖、长效化”城市管理思路,在全市范围内试点实施。

“石头”一砸下去,很快就在基层各个城管分局溅起了“水花”。多地纷纷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行动,不少分局还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片长”治理模式。

莞城城管分局结合实际,建立起了“上下联动、横向协作”、“1+N”大巡查、重要信息报告、投诉回访和监督考核五大工作机制;茶山城管分局在划分8大片区的基础上,以“1+1”的方式推行“片长制”,并实行AB角联合片区,将相邻两个片区的工作人员统筹起来,有效解决出现重要和应急任务时人员不足等问题,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管理服务机制。

莞城八达路是五金一条街,长久以来商户占用人行道临时堆放货品、进行金属切割等行为多发,不仅影响行人通行,还将地面弄得脏乱琐碎,一直是城市管理的短板。在推行城管工作站后,片长有了更多的时间“攻克”难关,通过劝导教育,解释法律法规,一段时间下来,商户对片长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占道经营和随意堆放的情况显著减少。

小小的占道经营折射出执法的温度。类似的情况在茶山、长安、厚街、南城等地均有所体现。社区城管工作站的设立,构建起了城管与群众之间深度沟通的桥梁。在莞城,原先需要在4小时内处理完毕的问题,依托工作站,1小时内就能解决。服务面对面,问题一对一,群众满意度有了提升,城市品质有了提高,实现了“双赢”。#p#分页标题#e#

■莞城东正社区城管工作站

“绣”精一座城

7月16日,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为东莞党员干部讲党史专题党课时强调,要在千万人口的新基数上,持续推进以人为本的深度城市化,努力实现人口素质现代化,树立城市品牌形象,全力打造城市与人共生共荣的东莞样本。

而今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品质提升为牵引,强化城市全周期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新一轮城市品质提升,推动城市综合环境全面优化。

面对人民的期盼、城市品质提升的要求,片区化管理的探索迈出了东莞以精细化管理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一步,给出了回应。

而“绣”精一座城,东莞不止于此。

坚持高标准引领,东莞深入推进“洁净城市”“行走东莞”专项行动、开展精细化管理“两个一百”工程、严格规范农房建设管理、打造“3+3”“1+1”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虎门博涌社区曾经垃圾散落满地、塑料袋“随风起舞”,经过社区、城管等多方整治,重新焕发了生机:街道干净整洁,道路两侧绿树成荫,湖面碧波荡漾,孩童肆意玩耍嬉戏。社区由洁净指数测评“黑榜”转“红榜”,也激发了居民参与共建的热情。

“先生,您好!可以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下垃圾分类工作吗?请您看看资料,我可以为您详细讲解一下。”5月12日,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虎门中队迎来了街头首秀,面带微笑的城管“小姐姐”代替了城管“蜀黍”们,穿梭在商区的大小店铺里,为一家家商户宣传垃圾分类政策和知识。

……

这几年发生在大街小巷里的蜕变故事,成为了东莞城市品质提升、城市管理柔性化的缩影。厚积才得以迸发,一座城市宏大的软实力,从一个个微观的治理细节中流淌出来,“东莞是我家”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刘永定表示,“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深度城市化,在打造城市与人共融共生的城市样本中履行城管新使命,让东莞市民时刻感受到城市大管家的服务温度和力量。”

东莞城市品质,在看得见地跃升。不变的,是东莞城市治理持之以恒的信心和决心。

文字:张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