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你怎么这么好看!

这里是松山湖——

科技共山水一色,

新城与产业齐飞,

高科技含量和高生态含量并重,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绿城。

这里是松山湖——

20年来,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生态守望,

涵养独一无二的城市特质。

2001年,

松山湖自然风光摄影大赛在松湖湖畔举行,

影友们热情高涨,

从东莞各地赶来,

定格下众多难忘瞬间,

也为我们存留松湖烟雨的旧时模样。

昔日的松山湖,

一片长卷画廊般曼妙的林湖生态,

湖面烟波浩渺,湖鸟轻鸣,

峰峦绿树倒影湖底,

波光烟雨青翠流荡,

一张张照片,

留下了城市变迁的记忆!





▲开发前的松山湖(摄于2001年) @松山湖融媒体中心供图

20年前,

东莞投子未来,

松山湖自此诞生。

▲2002年4月16日,松山湖主干道路动工  @张洪波 摄

#p#分页标题#e#▲2002年,松山湖1号公路通车 @张村城 摄

▲2003年,松山湖管委会临时办公点 @张村城 摄

▲2003年,新城大道 @张村城 摄

▲2004年9月29日,松山湖大道通车 @李琳 摄

20年前的松山湖长卷

▲2001年,航拍松山湖全景  @松山湖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日松山湖长卷

2021年,航拍松山湖全景 @曹永富 摄

松山湖一路昂扬前行——

国家级高新区、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东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平台……

湖光山色间,

松山湖从当年的一片荒凉的荔枝园,

蜕变成为

科技与生态并举,

新城与产业并进,

创业与宜居并存的科技新城!。

▲2021年,航拍松山湖全景 @吴志均 摄

如今,

松山湖拥有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

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

绿化覆盖率超过了60%,

人均绿地面积是全国标准的6.8倍。

宜居松山湖 @王浩洪 摄

@陈润金 摄

@叶瑞和 摄

#p#分页标题#e#

@叶瑞和 摄

@叶瑞和 摄

生态家园 @占有兵 摄

目前,

松山湖科学城范围内已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

4所高校和3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

正在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等,

大装置、大平台、大学,

吸引了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科技龙头企业,

还有大批的工程师、

技术工人等科技型、

应用型人才,

各类人才总量近10 万人,

已经充分具备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实力。

▲位于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 @陈栋 摄

▲位于松山湖的华为科技小镇 @叶瑞和 摄

▲华为全球开发者大会 @郑志波 摄

▲中国散裂中子源 @郑琳东 摄

未来可期,未来已来!

@刘红宇 摄

2020年7月,

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

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这一国家战略,

松山湖开启由“园”向“城”的巨大转变。

@叶瑞和 摄

#p#分页标题#e#

@王浩洪 摄

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等源头创新的强力引擎,

在不远的未来,

将催生出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蓬勃发展态势,

深度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

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

@陈润金 摄

@吴志均 摄

@陈润金 摄

若干年后,

在松山湖畔,

偶遇世界级的科学家将不再是意外。

————————————

这样的松山湖,你爱了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