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晚,城市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第二集《山水相逢》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2,藏于东莞山水间的美食在这里一展芳颜,生动再现东莞人的舌尖之美。这一集中,亮相的东莞美食有哪些?一起来打卡!

第二集 山水相逢
东莞这座城市的味道,在纪录片中化作了对故乡的思念,让味觉的记忆让游子与东莞紧密相连。
从高山到海洋,从水网密布到峰峦叠嶂。古老的地质运动和常年的江河冲刷造就了今天东莞人世居的土地,物产风味一路绵延,山高水长。

凌晨一点,东莞最大的虾塘里,波叔决定提前收网。九节虾,又叫鬼虾。深夜觅食期间最易捕捞。海虾会尽快送去市场。虎门海鲜市场通宵不眠。刚出水的渔获在第一时间被送到这里。现在这个季节,最受欢迎的有两种。

梅童鱼,广东人称黄皮头,肉质极嫩。高温让薄软的外皮逐渐酥脆,轻易衬托出鱼肉的水嫩。

人生的乐趣就是这样的,投入做好了就是乐趣,虽然辛苦一点,但还是有乐趣。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东莞丰富而独特的食材,也塑造了人们根深蒂固的饮食偏好。一只鹅广东人吃了上千年,创造出几十种不同口味。对大岭山人来说,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收获美味。这份自信源于他们对食材的理解,和古老烹饪传统的继承。

东莞麻涌镇,四十公里外,东莞西部沿海,一种美味正在成熟。
蕉蕾,香蕉的雄蕊和花蕾,是麻涌人眼中的美味。去皮后的蕉蕾既拥有春笋的脆嫩,又含带秋葵的粘滑。清焯去除苦涩。在猪肉蛋饼的焦香中,蕉蕾如同跳动的音符,让味觉层次和口感进一步丰富。

对两毫米厚的鱼片来说,滚开的白粥足以激发最佳风味。
火候是料理鱼鲜的关键。水乡人家总能精准拿捏。
不需要明火,仅靠开水就完成加热。

一方风土孕育的独特物产,记录着命运流转与时代变迁。


山水相逢,美味中标定着我们一路走来的足迹,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