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内将新增公办学位540个、现有小汽车停车泊位约2.91万个、桥头医院有病床位500张、为227位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一组数据,书写着幸福温暖的桥头民生答卷,凸显着全面小康的成色。
全面建设小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一直以来,桥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关切与需求,加强民生服务供给,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学位、停车位、病床位、养老床位、就业岗位“五个位”民生问题,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以民生担当在全面小康答卷上写下“幸福策”。

■桥头支教老师在镇雄教授莫家拳 通讯员 邹锦考 摄
增福祉
聚焦解决民生“五位”问题
桥头中心小学改建一期7月初顺利封顶,今年9月将正式投入使用后,可提供2160个学位,比原来增加540个公办学位;第一小学、第三小学和第五小学扩建工程有序推进,近期将动工建设;桥头中学计划明年初动工;新建高中力争年内启动项目建设……不断向前跳跃的时间线,是解决学位问题的桥头担当与作为。
学位作为民生之基,是桥头精准发力解决“学位、车位、床位、就业岗位、养老床位”等“五位”问题的生动注脚。
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桥头始终坚持以民为本,聚焦群众关切,全面加强民生服务供给。
针对群众关注的教育和学位供给问题,加快推进教育扩容提质步伐,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实施扩班增容,至2025年,全镇公办学校可提供小学学位10800个,初中学位3600个,以及市属统筹公办高中学位3600个,基本能够满足学位供给需求。同时,桥头镇正按照“抓中心,促两翼”(中心指镇中心区,两翼指东部产业园和东太湖片区)的工作思路,不断增强优质学位供给能力,做好积分制入学、随迁子女入学、430课后服务、校园安全等各方面工作,全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推动全镇教育高品质发展。
在解决看病问题和病床位问题方面,目前,全镇共有医疗机构67间,其中公立医疗机构8间,社会办医疗机构59间,涵盖17个村(社区),群众出门15分钟内就可以在家附近就诊,解决常见病问题,进一步解决就医难问题。桥头医院共有病床位500张,能较好满足群众住院治疗需求。同时全力推动健康桥头建设,投入1000万元完成社卫中心以及5个社卫站点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硬件。
停车位方面,全镇现有小汽车停车泊位约2.91万个,当前正在推进建设800个停车位,现已完成岭厦科技园智慧公共停车场一期建设项目,新增公共车位500个,正在推进岭厦科技园智慧公共停车场二期项目共300个停车位的建设工作。加大路内泊位智能化改造,6条道路共751个泊位智能化改造并已正式上线运营,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还将计划在光明路附近地块建设露天停车位170个,进一步改善停车难的问题。

■桥头医院共有病床位500张,能较好满足群众住院治疗需求 桥头医院供图
养老床位方面,目前敬老院共有床位80个,已入住老人30名。大力发展形式丰富的养老服务,镇政府投入100万元在镇敬老院改造建设居家养老“大配餐”长者饭堂,向镇敬老院人员、镇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人员、分散特困老人及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等提供助餐配餐服务,并针对分散特困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对象,提供送餐到户服务,为全镇168位分散特困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了便利,有效解决了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最后一公里送餐难题。
就业岗位方面,以近三年为例,全镇共开展4期“粤菜师傅”培训班,共培训144人次;开展103期“‘一镇一品’南粤家政”培训班,共培训6574人次,有效提升村民、重点企业员工就业创业水平。
优服务
让更多人共享成果、融入城市
“一直以来都想学习插花技艺,但是没有机会,这次公益培训班圆了我多年来的一个小小梦想。”来自湖南的舞蹈老师何丽平在桥头生活了13年,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她获益良多,成为她留下来的理由之一。
桥头文化蓬勃发展,美名远扬,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体现着城市的人文关怀,也让更多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与城市共生共荣、共同进步。

■莲湖城市阅读驿站粤书吧建成投入使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通讯员 邵锦烺 摄#p#分页标题#e#
目前,桥头实现16个村(社区)文化支馆全覆盖,各村(社区)支馆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分别开展篮球、莫家拳、国画、书法、手工灯笼、插花等多个类别公益培训课程及小品展演、全民健身、中秋游园、图书分享等活动,为不同年龄的群众提供多样的文化服务,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扩大服务覆盖面。
从公益培训班,到惠民演出,从荷花文化节到莲城艺术巡展,桥头致力于丰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文化惠民步伐,让更多市民共享成果,为城市增添吸引力和幸福感,以文化滋养提供小康精神动力,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让市民感受到城市“温度”的还有政务服务——完成新政务大厅建设,办事窗口增设至 63 个,政务服务上线事项达1136项,实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登记、受理、审核、审批、办结等业务全过程网上流转;全面推行综合受理,实现 984 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186 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今年以来,桥头在政务服务方面,还不断拓展“代缴费”“精准办”“零跑动”“专场办”“免照办”等便民服务,让群众更便捷、更及时办理所需业务。针对上班期间无时间办理业务的群众开展“延时办”服务,每周六群众可通过“莞家政务”微信公众号预约办理相关业务;为老人、未成年人、孕妇,及残障人士等提供绿色通道“优先办”服务;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户籍、居民身份证或居住证等业务“上门办”服务。
民生关切无小事,细节之处见真章。一个个细节,彰显出桥头的城市温度,让越来越多的人感知这片土地上的幸福与温暖。

■桥头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推进一窗通办等便民服务 通讯员 邵锦烺 摄
促善治
共筑平安家园
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来自于不断优化的生活环境,来自持续增进的民生福祉,还来自日益提升的社会治理效能。
因此,桥头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致力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善治,为全面小康生活构建安全屏障。
近年来,桥头“二标四实”“智网工程”“科技护城墙”建设任务顺利完成,“铁骑大队”“莞邑联防”“网格员”“安全员”等群防群治队伍相继组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明显战果,“十三五”期间各类违法犯罪警情持续下降,“两抢”案件数量下降超过九成。成立“莫满水调解工作室”,构建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桥头代表东莞获邀参加“广东人民调解示范单位”评选。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获评省司法厅第三批固强补弱创新创先示范培养项目。
在2020年,桥头通过从严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社区警务、“慧眼”视频、群防群冶等基础建设,全年违法犯罪警情下降 9%,其中“两抢”宗数减少至个位数。同时,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智慧桥头系统建设,发挥“智网工程”基础信息数据化管理作用,全年发现问题隐患7.8万宗;依托“莫满水调解工作室”,成功培育“李屋阳光调解”“岭头阳光调解”项目,全年矛盾纠纷案件调处成功率达98%。为严防安全事故发生,桥头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排查治理重点领域隐患,完成30间出租屋消防安全示范点建设。
未来,桥头将全力推动社会治理水平现代化。弘扬开放包容、融洽共生的城市文化,加快提升村(社区)基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推动建设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完善智能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助奔康
铺就脱贫奔康幸福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桥头一方面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更大保障,另一方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贡献桥头力量。
以“十三五”期间为例,桥头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社会保障、救助及福利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1060元/人/月,比 2015年末增长74%,累计已发放各类就业补贴193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户籍困难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更大保障。
针对特殊群体,桥头持续开展爱心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已组织200名志愿者开展“关爱社区老人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空巢老人350人次,服务社区老人1500人次。
在百里、千里之外的广东揭西、西藏林芝百巴等地,桥头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桥头开展文化扶贫,在镇雄举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通讯员 冯锐峰 摄
据统计,桥头累计投入镇财政资金3387万元推进省内外扶贫工作。市内帮扶次发达村东江村 2020年纯收入达1227万元,比 2017年帮扶初期增长58%,完成市下达任务;选派12名优秀干部到对口帮扶揭西县开展驻村工作,揭西县7个相对贫困村、532户贫困户、2156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安排6个村(社区)、8家企业、6名专业人才到云南昭通镇雄县帮扶8个深度贫困村,筹集各类帮扶资金206万元;做好韶关仁化和西藏林芝百巴的产业共建援建工作,促进两地合作共赢。#p#分页标题#e#
新建文化广场、新增篮球场和健身器材、道路硬底化、开展124个项目增强“造血”增收功能……近年来,桥头镇对口帮扶的揭阳市揭西县凤江镇(凤南、阳西、东丰)和棉湖镇(贡山、鲤鱼沟、考溪、下浦)共7个相对贫困村有了明显的变化:村容村貌不断得到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产业促进“造血”增收能力提高,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探访
投入5亿元落实教育扩容攻坚
7月2日上午,桥头镇中心小学拆除重建一期工程新教学楼封顶仪式举行,历时四个多月的新教学楼主体结构顺利完成,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用,增加540个学位。

■桥头中心小学一期工程封顶,将于9月正式投入使用 通讯员 冯锐峰 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 “十三五”期间,桥头新增公办学位2251个,组建2个教育集团,培育市级品牌学校和培养对象各1所,设立了市、镇名师工作室11个,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9名,市级教学能手82名,50%以上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或享受学位补贴,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9.7%,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5%,100%公办小学提供校内430课后服务,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午休午餐服务,成人学校短期培训年累计1200多人次。
为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桥头坚决落实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战行动,特投入近5亿元专项经费,除了对中心小学拆除重建外,第一小学、第三小学、第五小学以及桥头中学也将陆续进行改扩建,至2025年,全镇可提供公办小学学位10800个,比现在增加37.5%;初中学位3600个,比现在增加41.7%,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办学位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