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改革怎么走?东莞出台重磅文件

9月10日,东莞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会上,东莞出台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系列文件(以下称《系列文件》),提出到2025年将东莞打造成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名片的目标,并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部署安排,加快推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东莞在万亿GDP、千万人口城市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系列文件》包括《东莞市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分工方案》《东莞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系列文件》三部分。文件提出,到2025年将东莞打造成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系统谋划“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市领导多次听取并研究部署优化教育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发展、培训机构治理、校园安全保障等工作,为《系列文件》起草提供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市教育局在去年组织的教育系统大调研基础上,今年“深调研”聚焦破解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和短板问题,对标上级最新教育政策要求,借鉴教育先进地区最新经验举措,充分吸纳专家和基层意见,扎实推进起草工作。

《系列文件》去年9月启动编制,经反复修改完善,今天全部正式印发。

《系列文件》按照市委、市政府“十四五”时期的规划部署和战略安排,紧紧抓住当前教育主要矛盾,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始终,以综合改革为主线,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对全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安排。

30条改革攻坚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上,对三个重磅文件进行了解读。

《东莞市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扩大学位供给、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锤炼师资队伍、强化教育治理等方面提出30条改革攻坚举措和10个重点改革项目。

《东莞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分工方案》文件结合省教育评价改革分工方案,制定了“一方案两清单”,即一份任务分工方案,一份负面清单,一份任务清单,包括改革任务23项、负面清单19项和任务清单37项。

《东莞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系列文件》分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和教师培养培训改革两大类9份文件,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部署安排,着力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莞邑良师”队伍。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任务很多,此次大会印发第一批改革文件。下来,东莞还会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和实际工作需要出台相应的改革文件。

【重点关注】

《系列文件》提出很多重要改革举措,尤其是在五个方面上。

重点1:深化教育改革攻坚

当前,东莞教育已经进入改革攻坚期和战略机遇期,面临系统性、结构性、阶段性诸多挑战,必须通过改革破解这些矛盾和难题。

《系列文件》贯穿改革这一主线,针对公办学位不足问题,提出通过建立用地联动机制,采用社会代建制等,加快公办学校建设,盘活民办教育资源,破解资源不足的难题。

#p#分页标题#e#针对优化教育结构问题,提出通过政府购买民办学位、创新实施学位补贴等方式,快速提高公办学位占比。

针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名优教师轮岗制度,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倍增。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从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创新引进人才路径、打造培训品牌等方面作出系列安排。

针对教育治理问题,提出深入推进“双减”、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等,特别针对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争创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强化对园区、镇街履职评价,改革任务由25个市有关部门单位和33个园区、镇街协同推进,确保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重点2:打造“莞邑良师”

《系列文件》围绕破解编制制约问题,提出通过统筹事业编制向教育倾斜,分类优化思政课教师配备标准,配齐配足思政课教师和心理教师。

围绕破解高层次人才不足问题,提出建立中小学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不占用学校岗位,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

围绕破解教师成长梯队问题,提出打造教育领军人才、教育家型教师、卓越教师、未来名校长等培训品牌,培育一批省内乃至国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育家。

围绕破解教师队伍活力不足问题,提出全面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中小学教师荣誉体系,对从教40年以上(女教师35年以上)教师颁发纪念牌,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价值感、荣誉感。

重点3: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系列文件》着眼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强化对有困难的学生辅导帮扶。

着眼于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提出停止学科类培训机构新增审批,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规模,创新联合执法机制,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着眼于增加公益普惠幼儿园,提出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办好每一所普惠性幼儿园,巩固公办幼儿园攻坚成果。

着眼于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提出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加大学位补贴力度,扩大随迁子女优质学位覆盖面。

着眼于解决家长接送看护孩子问题,推行午餐午休和课后430服务,推广暑托班试点经验并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

着眼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施中小学教室灯光改造工程,狠抓“五项管理”,开展中小学生作业负担、睡眠时长、手机使用、课外读物、心理健康等定期监测。

重点4: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系列文件》提出,强化协同联动,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格局。

强化治理创新,丰富风险预警防范、突发事件应对、矛盾调解等治理方式,提高教育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强化技术支撑,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利用大数据技术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p#分页标题#e#强化统筹协调,严格控制面向基础教育学校的各类检查评比等活动,开展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按照归口管理原则,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

重点5: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系列文件》突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确保把党的领导贯彻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突出明晰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强化对园区、镇街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将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双减”工作成效、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等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

突出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选派校长后备干部到民办学校任第一书记,提高民办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质量。

突出打造一批党建标兵,以党建示范校、“双标工程”为抓手,培养一批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和样板党支部,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的“双培养”机制,锻造过硬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