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3.0版“促进就业九条”政策解读①|39个就业创业补贴类政策措施呈现三大亮

9月18日上午,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媒体吹风会,对《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也就是东莞3.0版“促进就业九条”进行了政策解读。

“3.0版促进就业九条”以坚持“稳定和促进就业”总基调,坚持“扩大就业、保障用工”总目标,坚持“促进人与城市共同成长”总导向,共提出九条共27项72个政策措施,其中包含39个就业创业补贴类政策措施。旨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创新就业服务举措,促进各类劳动力在莞乐业成长、与城市共荣共生,主要包括三大亮点。

亮点1:“减负稳岗”和“经济扩岗”并举

目的:推进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良性互动

一是打好减负稳岗留工政策“组合拳”,让“饭碗”端得更稳。通过延长实施降费减负、稳岗返还等政策,做到援企稳岗促就业。通过推进用工预警、用工诊断、用工服务、用工自律和用工效能机制建设等措施构建品质用工生态,提高就业植根性、用工稳定性和产业成长性,并新增“共享用工”和跨地区劳务输出就业服务补助等政策,鼓励人力资源机构助力企业用工。

二是突出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端稳“饭碗”之余,吃得更香。强化产业、财政、投资、消费、金融等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同联动,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加大投资、稳定外贸、金融支持等综合措施,持续创造更多优质岗位,提高老百姓就业质量。

亮点2:实行“政策支持”和“服务优化”结合

目的:在“双万城市新起点上促进就业创业

一是推动高校毕业生职业成长。对高校毕业生实施全链条就业扶持:毕业前后,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助力提升技能;到企业岗位参加见习锻炼,有就业见习补贴提供支持;困难高校毕业生还可以获得求职创业补贴扶持。毕业后,有基层岗位补贴、基层就业补贴、小微企业社保补贴等政策促进多渠道就业。稳定就业后,还可享受综合补贴、租房补贴等各类人才政策,可申请入户,还有各种交流活动促进在莞乐业成长。

二是实施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扩大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到常住地在莞的广东户籍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一般性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等系列政策托底帮扶。失业人员可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办理失业登记,每月落实至少1次就业服务。

三是提供创业全程支持。创业是带动就业的引擎、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实施贯通创业全程的支持链条:

创业种子期,提供各类免费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创业孵化期,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平台)提供优质服务,落实基地奖励及创业孵化服务补贴;创业发展期,通过贷款贴息缓解资金压力,通过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减轻创业成本,还提供初创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培训从而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对小微企业实施最高500万的贷款贴息。

四是打造品质服务生态。优化线上公共就业服务,完善“莞就业”平台,对接产业链提供更有效更精准的岗位对接和就业服务,同步实现供求服务和数据智汇。充分运用各信息化系统和小程序等,推动补贴和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理,企业群众办事服务“零跑动”。优化经办服务,完善就业创业服务系统、失业动态跟踪和分析系统。提升供需对接,完善岗位储备数据库,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能。

亮点3:聚焦“提升技能”和“服务保障”合力

目的:拓展灵活就业新空间

一是实施三项工程提升技能。深化“技能人才之都”,推动“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意粤菜 品出东莞”“广东技工 技能生态”“南粤家政 品质莞家”东莞工作品牌,新增实施家政服务商业保险补贴、“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建设奖补等政策,以“小切口”撬动就业“大变化”。#p#分页标题#e#

二是关注新业态就业服务和保障。近年来人工智能、互联网不断催生新的就业形态,新发展模式激荡澎湃,灵活就业渠道不断扩宽,形成新的就业及经济增长点。灵活就业群体作为就业的“生力军”,是稳就业保就业的一大基本盘。

市人社局将根据政策推进灵活就业纳入就业失业登记、建立新业态就业信息采集发布制度等措施,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同时,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标准,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驾护航。

相关链接:

全市就业用工形势总体稳定

近几年,东莞市相继出台了以稳就业为主的1.0版、2.0版“促进就业九条”,在各项积极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下,东莞就业用工形势总体稳定。

吹风会上,市人社局副局长汤丽华介绍了今年以来全市总体用工情况。今年以来,东莞人社部门开展“人社暖留 十惠员工”稳岗留工服务、“春风令”用工服务保障行动等系列暖企行动,满足企业刚性用工需求;实施“莞就业”服务活动,举办74场“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会,开展316场 “就业服务日”招聘会;创新举办“链群对接”校企合作洽谈会,386家院校、1207家企业参与,达成就业意向人数10156人次;开展“莞邑启航 逐梦湾区”服务大学生就业,落实扶持政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同时积极探索品质用工生态建设,全力以赴做好企业用工保障服务。

截至8月底,全市38.50万家用人单位就业总规模526.32万人,环比、同比都呈现上升趋势,企业用工需求整体上得到有效保障;城镇新增就业8.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4%,监测企业求人倍率1.128,用工规模和需求稳健增长,市场供求基本达到动态平衡;全市共发放各项就业创业补贴及企业贷款贴息2.84亿元,惠及10.5万人次,各类群体实现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