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志愿者陈立辉在东莞康华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一名白血病患者。我省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在全国率先突破1200例。广东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吴伟达,东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伍淑筠、东莞康华医院孟凡义副院长等到采集现场慰问第1200例捐献者陈立辉,向他颁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感谢捐献者挽救患者生命的爱心善举。
在这1200例成功捐献者中,东莞贡献了107例。在这107例捐献者身上,展现出东莞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人间大爱。
东莞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于2010年开始启动,多年来我会坚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动员,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志愿捐献、挽救生命”理念,使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捐献行列。从最初“1年1例”到如今的“9个月26例”,充分说明我市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已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东莞工作站连续8年被评为广东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优质工作站,捐献数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内地级市第一。这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红十字同仁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像陈立辉一样的拥有大爱精神的市民的奉献。
陈立辉,东莞黄江人,今年刚本科毕业,目前备战考研中。当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捐献,积极配合高分、体检、采集工作,原计划于8月捐献,后因患者方特殊原因暂停,9月重启捐献程序后,更是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准备。他说,刚满18岁即进行了第一次献血,把献血作为自己的成年礼,2017年11月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后就做好了随时捐献的准备。
相关资料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俗称“血癌”,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五,每年新增病例4万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青少年和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根治白血病、重症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要成功的进行移植,关键在于捐献者和患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必须相合。HLA 配型相合的几率在同胞兄弟姐妹间是1/4,非血缘关系HLA配型相合率为千分之一或以上,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独生子女现状使得患者获得同胞兄弟姐妹造血干细胞的几率很低,只能依靠社会上的捐献者为他们提供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建立中国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才能给患者重生的希望。而且加入的志愿捐献者数量越多,患者找到相合配型捐献者的几率就越高,“生机”也就越大。
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启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亦称“中华骨髓库”)建设,是一项通过汇集社会各界爱心,以捐献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的方式来挽救白血病等重症患者生命的公益事业。目前中华骨髓库库容量295万人份,先后有近12000余名志愿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广东是重症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白血病的发病率也很高,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需求量大。目前广东省分库已拥有12万余人份志愿捐献者资料,但还满足不了临床患者的移植需求。为了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救助,还必须继续扩大资料库容量和提高捐献量。省红十字会希望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血液病患者,关心和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呼吁更多的健康适龄公民加入志愿捐献者队伍,挽救更多等待移植造血干细胞延续生命的患者。
科普:
怎样捐献造血干细胞?
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不是“抽骨髓”,而是采用皮下注射动员剂的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捐献造血干细胞影响身体健康吗?
采集造血干细胞如同采集成分血一样简单、安全。在整个采集过程中所用的器材都经过严格消毒,耗材一次性使用,确保捐献者安全,至今没有因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引起对捐献者伤害的报道。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凋亡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即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怎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的公民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可在献血时填写志愿捐献者登记表并采集约8毫升血样,即可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志愿捐献者的血样经HLA分型检测,相关信息会被录入到中华骨髓库数据库中,等待患者检索配型。当患者检索到与某一位志愿捐献者配型相合时,便可以做捐献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