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力争“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投资实现倍增

叶汉强1.jpg

今年以来,市投资促进局在促进企业增资扩产扎根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十四五”时期,东莞又如何开展高质量产业招商?今天(11月27日)上午,东莞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顺娇率队走进“阳光热线”直播室,现场回答广大听众、网友的提问,并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

微信图片_20211127111909.jpg

今年1-10月 全市引进投资项目3497宗 协议投资超2800亿元

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陈顺娇在节目中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引进投资项目2.1万宗,协议投资超1.1万亿元,年均增长19%;实际投资超5400亿元,年均增长13.8%。今年1-10月,全市招商引资持续稳步向前,共引进投资项目3497宗,协议投资超2800亿元,同比增长31.8%;实际投资超1400亿元,同比增长26.3%。

01.jpg

力争“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投资实现倍增

我市还将大力推进新兴产业投资倍增。过去三年,全市引进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协议投资1550亿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来,我市将通过实施新兴产业投资倍增计划,加快推进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环节,大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运用“土地+基金+政策+服务”组合拳,撬动一批重特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力争“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投资实现倍增,年均增速达15%,打造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02.jpg

今年1-10月全市完成合同外资190.4亿元 同比增长78%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东莞一直是外商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全市拥有外资企业1.3万家,先后有8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莞投资。今年3月,东莞获得了“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的荣誉。今年1-10月全市完成合同外资190.4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实际外资73.4亿元,同比增长6.9%。下来,市投资促进局将持续加强外资招引工作,构建全球招商网络,稳步推进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QFLP),进一步优化外资产业结构,推动全市外资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投资促进局聚焦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明确了开展增资扩产走访行动、产业平台赋能行动、投资云服务行动等重点工作任务,把为群众为企业办实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

今年开年后,市投资促进局马上启动增资扩产走访计划,会同市有关部门组成8个工作小组前往各镇街、园区,对全市产值过2亿、税收过千万、专精特新或外资50强等492家企业,逐一进行实地走访摸查,精准掌握企业增资意愿和发展需求。通过建立重点项目库、按轻重缓急分类推进等方式密集协调、定期督导推进项目选址、签约;会同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部门采用快审快批、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提前介入等方式加快推动项目落地。通过机构研判、市内流转等措施,促成了博力威、怡合达、祥鑫科技、立讯技术、振亮科技等一批优质增资扩产项目继续留在东莞扎根发展。

今年截至11月26日 全市推动132宗增资扩产项目签约 

市投资促进局四级调研员李日强介绍,去年全市共推动130宗项目签订投资协议,涉及投资总额约725亿元,同比增长150%,项目宗数及投资总额均超过2018、2019年总和。今年截至11月26日,全市共推动132宗增资扩产项目签约,涉及投资额约796亿元,项目数量及投资总额均已超过去年全年总数。

授予31个园区为市重点招商园区 

强化产业平台招商赋能也是市投资促进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任务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的以及已批未建的产业平台,下来可提供的招商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未来园区招商将成为土地招商的重要补充,我市逐渐进入土地招商和园区招商并行的新阶段。

市投资促进局资源信息科科长张裕鹏介绍,去年12月,我市出台了重点招商园区(低成本空间)政策,随后,启动了重点招商园区的认定工作,力争3年统筹100万平方米低成本空间。截至目前已认定授予31个园区为市重点招商园区,累计统筹低成本空间67万平方米,通过政府认定授予牌子,增强企业对园区的认可度。同时,也将为各类优质企业提供充足的高品质低成本产业发展空间。入驻企业只要符合6个条件中的两个,比如拥有至少1项自主知识产权、属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过去1年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等等,就可以享受连续3年租金减半的优惠。

下来,市投资促进局将继续强化产业平台招商赋能工作,加强产业平台与优质企业的资源精准对接,推动一批优质企业落户产业平台,推动产业平台实现提质增效。

(记者 谭倩 叶汉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