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自下而上”推进,东莞松山湖探索科技人才“揭榜挂帅”新机制

技术创新是助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如何精准满足企业技术诉求?

企业发布需求,各大院校揭榜挂帅……11月24日,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东莞松山湖)现场赛开赛现场,改变原本“自上而下”的技术创新路径,从企业需求出发,高效促进校企“产学研”有针对性地深度合作。

技术创新加速推进“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东莞松山湖积极探索科技人才“揭榜挂帅”新机制,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

■11月24日,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东莞松山湖)现场赛举行

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旺盛

广东光泰防锈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光泰防锈科技”)要开发一款环保无铬而且操作简单、具有广谱性的钝化工艺。他们面临着工艺无法满足当前环保要求,不同工艺的产品需要不同配方体系的产品对应的两大难题。

如何解决?

11月24日,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东莞松山湖)现场赛开赛现场,该公司负责人刘子灿登台演讲,发布企业需求。

台下来自武汉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个教授专家团队针对企业诉求,提供解决方案。

最终,武汉科技大学吴开明院士团队、华南理工大学穆松林团队、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王彦启团队揭榜。几方将进行下一轮的技术研讨,展开深度合作。

“中小企业单打独斗的状态居多。有些技术创新以自己的技术实力难以完成。这个大赛为解决公司的技术难题提供了沟通的平台和渠道。”光泰防锈科技负责人刘子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光泰防锈科技是一家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防锈材料的研发等。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挑战赛接触行业里领先的科研院所,也希望能够吸引大学生进入企业,一起消化和吸收科研院所带来的成果。”东莞瑞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松琴说道。

尽管瑞柯电子已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也面临关键材料技术被国外封锁的境地,如何用国产材料和工艺做出长寿命、稳定性强的产品,成为公司目前着力突破的难关。

“我们寻找共同研究环保与存储技术的合作伙伴已经很久了。”今年8月,当广东宏川智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川智慧”)董事会安环健及创新委员会环保总监吴冠明第一次详细了解赛事后,感慨这或许能成为破解当前企业环保难题的捷径。

企业限于资金实力、技术力量等难题,难以大笔投资进行技术创新。而拥有强大技术研发实力的高校院所对市场的了解有限。双方在技术创新上的供需关系处于割裂状态。

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东莞松山湖)赛事的举行则成为搭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一座桥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搭建了桥梁,提供了舞台。

东莞企业的技术需求旺盛。据了解,东莞松山湖赛区共举办4场需求论证及供需对接会,挖掘来自124家企业的265项技术需求、公开发布187项、完成对接技术需求139项、分析论证100项、征集解决方案116个,多项指标在全省5个赛区中均位居第一,其中征集解决方案数量更是超过全省总数的40%。

探索科技人才“揭榜挂帅”新机制

通常情况下,科技创新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的线性科研流程推进,高校院所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和未来前景,研发出一项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创新,进而以技术转化的方式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

中国创新挑战赛聚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揭榜比拼”方式,加快建立以需求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合创新资源,解决技术创新难题,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贡献力量。

专攻环境与能源方面的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少斌首次参与比赛,就宏川智慧提出的技术需求进行了深度技术对接。

他表示,宏川智慧的技术需求涉及处理的污染物种类较多、情况较复杂,对多种工艺的复合方案有较高要求,仅靠企业自己解决成本非常高。他的团队带来的解决方案,可通过生物技术、加工设备等多种方式,以较低成本高质量地解决企业不同浓度、不同种类污染排放超标问题。

在此次赛事密集的实地走访中,不少首次参与赛事的专家学者、机构代表对赛事收集的需求表现出浓厚兴趣,认领多条技术需求参与挑战。

据了解,以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为契机,东莞松山湖将积极探索科技人才“揭榜挂帅”新机制,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

企业需求旺盛、院校兴趣高昂。接下来,大赛方将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安排专人跟进,加大后续跟踪,借助赛事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撮合+线下对接”的服务形式,促进优质重大的研发成果落地转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