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齐聚东莞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把脉开方”

今天(12月1日)上午,在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暨松山湖科学会议及第七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学术年会的全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干勇,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教授许宁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彭练矛,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分别围绕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制造等话题作主题报告。

微信图片_20211201162720.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在题为《高端制造与新材料发展战略》的报告中指出,关键基础材料是加速构建我国产业基础能力新格局的重要抓手。新格局下,要有与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特征相适应的高效全链条研发,这正是我们要加强发展的环节。

微信图片_20211201162727.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双循环格局下的芯片技术创新发展展望》的报告。他指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走向国际舞台中央的大趋势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科技和科技产业的竞争成为焦点,芯片产业和技术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微信图片_20211201162730.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在《超高清视频产业现状、机遇与关键技术》的报告中指出,超高清视频产业已经成为新的制高点,该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技术综合性强,正在赋能不同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如8K超高清+AI智能工业检测仪,犹如一双不放过任何细微瑕疵的“火眼金睛”,能让工业检测更高效。

微信图片_20211201162733.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彭练矛以《碳基电子技术的机遇与挑战》为题作报告。他指出,碳基技术有望全方位影响现有半导体产业格局,但目前碳基电子技术还没有发展成产业,迫切需要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

微信图片_20211201162736.jpg

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在《产学研用协同 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谈到,迈向未来智能世界的九大技术挑战,通用算力已远跟不上智能世界的需求,必须打造超级算力;从海量多模态的数据中高效地提取知识,实现行业AI的关键突破;突破冯诺依曼限制,构建百倍密度增长的新型存储等。

据了解,粤港澳院士峰会自2018年落户以来,已连续四年在东莞举办,累计邀请了223位院士专家参会,是东莞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东莞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平台窗口。

(记者 张忻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