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 跟着党代表看东莞教育新目标

1月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肖亚非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充分肯定了东莞教育过去五年取得的优异成绩,还展望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那么,过去五年东莞教育成绩如何?今后五年有什么目标?又将如何落实呢?让我们跟随来自教育领域的党代表们,跨越“十年”时间来看东莞教育新目标。

亮成绩:

过去五年东莞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东莞教育事业持续繁荣”。短短的一行字,精炼至极,却充满着动态感与幸福感,充分肯定了东莞教育事业取得的优异成绩。

过去五年,是东莞发展极其特殊、极不平凡的五年。市党代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莞民生福祉不断增强,教育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全市教育投入明显增强,规模和质量快速提升,教育公平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和整体发展成效显著,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教育保障持续增强。市委市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多年来稳定在20%以上,位列全市各项支出第一。2020年,教育支出195亿元,占比23.22%,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十三五”教育支出是“十二五”的1.6倍。

教育规模持续扩大。至2020年,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1825所,在校生165.47万人,规模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年均增长约5万人。义务教育本市户籍学生34.7万人,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9.5万人,较“十三五”初增长34.14%。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目前,全市541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为广东省标准化学校,实现了全覆盖。培育品牌学校100所。近年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显示,东莞学生学业成绩平均分、中等及以上水平小学排全省全国前列,初中排全省全国中上。2020年,东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位列全省第一。东莞理工学校、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创建为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东莞理工学院连续三年位居应用型大学全国第一。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教育公平持续推进。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完成“5080”攻坚目标。创新实施积分制入学和民办学位补贴政策,提供积分入学学位和优惠政策学位近50万个。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分配名额比例达到50%。随迁子女报考本市普通高中通过资格认定比例达91.2%,居全省前列。初步构建涵盖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建成全省首批、全省首所专门学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有序推进教师“市管校聘”“镇管校聘”、校长职级制、义务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等改革,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民办学校委托管理、品牌学校培育、“莞式慕课”、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等创新项目,教育发展活力和治理能效显著增强。

定目标:

今后五年实现“学有优教”目标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下一个五年,报告也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实现“学有优教”。

报告指出,要加快补齐短板,力争新增公办学位31万个,全力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将“学位”放在“民生五位”(公办学位、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就业岗位、停车位)之首,体现了东莞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目标既定,未来五年,东莞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深入实施“莞邑良师”计划,大力培育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抓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发展智慧教育、未来教育,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是在东莞发展进程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深远影响的大会。”叶淦奎表示,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务实进取,深刻回答了东莞的历史方位是什么,怎样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的时代课题;深刻回答了东莞的城市特色是什么,怎样增强东莞核心竞争力,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的时代课题。

于东莞教育而言,报告在对未来五年主要目标的擘画中,鲜明提出要加快朝着“学有优教”的目标迈进,这是报告对未来五年教育工作总的目标定位,充分体现了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标一流争先进位的更高标准,充分体现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决心。

叶淦奎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将立足“双万”新起点,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打造品质教育,跑出教育加速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成为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名片,为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教育应有的贡献。

抓落实:

在七个方面创新创优

踏上“双万”新征程,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叶淦奎表示,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全市教育系统具体将在七个方面创新创优。

一是在推进提升党建质量上创新创优。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达标,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地落实。继续选派公办学校党员校长后备干部担任民办学校党组织第一书记,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党员队伍建设,打造基层党建示范品牌。

二是在推进扩容提质上创新创优。创新公办学校投建模式,不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未来五年新增公办学位约31万个。加强师资帮扶,统筹安排新进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倾斜。实施莞式慕课实验基地建设,发挥品牌龙头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抓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发展智慧教育、未来教育。

三是在推进落实“双减”上创新创优。加强作业负担和质量管理。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提升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大力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模。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

四是在推进锻造“莞邑良师”上创新创优。实施“莞邑良师”行动计划。建立编制周转池专项用于基础教育引进高层次人才。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到2025年,努力实现公办中小学专任教师增量、高级职称教师增量比“十三五”翻一番,引进培育一批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

五是在推进优化教育结构上创新创优。推动完成公办民办义务教育结构优化目标。通过收购、租赁、协议合作、慈善捐赠等方式,创新推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转型转制办成公办学校。修订完善民办学位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补贴覆盖面。

六是在推进服务改革发展上创新创优。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支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每所职业院校着力建好1-2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

七是在推进完善治理体系上创新创优。全面建成推广“一中心两平台”,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筑牢校园安全底线,始终绷紧校园疫情防控这根弦,大力创建“平安校园”。增强依法治教能力。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展未来:

为东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今天下午,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东莞会议大厦胜利闭幕。

回到工作岗位后,党代表们将把党代会精神传递到基层一线,鼓舞和带动全市教育系统对标任务、奋勇争先,乘势而上、砥砺前行,为东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会报告提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后五年实现‘学有优教’的目标,振奋人心,让我满怀豪情希望为东莞教育事业增光彩。”市党代表、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李若兰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抓住校外教育发展机遇,立足本职工作,主动作为,擦亮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中学校长,能有机会赶上国家发展的最好时代,能够亲历这场东莞教育变革的大潮,既深感幸运又知责任重大。”市党代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黎德文表示,今年是该校第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年,学校将以党建为引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莞邑良师,推动“双特色”建设,推进“双减”工作,做强“追求卓越”教育品牌,着力研究与探索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型跃升这一新的课题,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有特色的发展,努力办一所受人尊敬的理想学校。

“从全市视野看东莞整体发展,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令人震撼和惊叹。”市党代表、东莞市东莞中学教师杨柳表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大会报告的内容充满自豪与期待,同时也深受鼓舞,将努力争取做一名“良师益友”,为东莞教育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报告对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和特殊人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看到这些字眼,一股暖流从肖晓慧代表的心中涌出。肖晓慧代表是东莞启智学校的基层教师,她希望全社会了解、支持特殊教育,尊重、包容特殊人群,为特殊学校的发展建设及残疾学生成长成才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共同擦亮东莞“友善之城”的名片,共同推动推动东莞特殊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向前发展。

“我最大的感受是东莞‘蝶变’,最大的感动是‘东莞速度’和‘东莞温暖’,最大的收获是东莞信心和东莞决心。”市党代表、东莞市实验幼儿园园长李丽英表示,回去后,将把本次党代会的精神传递到园内的每位党员教师,鼓舞大家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尽职尽责,积极作为,为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目标贡献力量。

东莞是一座制造业名城,从“世界工厂”到“先进制造业之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既是东莞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的必然方向,更是推进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赋能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市党代表、东莞理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巫云表示,作为东莞中职的国家示范校、广东高水平建设学校,东莞理工学校将努力把握优越的产业资源、发展政策和发展优势,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广充足的人才储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