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提出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牵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尤其是提出“完善‘三心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功能格局,进一步明确了着力点和突破口,充分提振动力和信心。”1月6日,市党代表、万江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怀晋表示,党代会报告拿出了发展增后劲的实招,体现出为民谋福祉的情怀,为全市新一轮发展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目标方向。
据悉,未来五年,万江将不断增强对新动能的核心吸引力和综合承载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城市能级,努力将万江建设成为“生态枢纽城市,智能制造高地”,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力争五年翻番,为东莞迈向“双万”城市新征程中彰显万江担当。

▲市党代表、万江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怀晋
“智能制造是万江错位发展的最大底气”
“万江要在万马奔腾中跑出来,就要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郭怀晋介绍,这是由万江发展征程、工业特点和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所决定的,经过多年努力,万江发展成为广东省数控装备技术创新专业镇,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智能制造协会,拥有1710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占全街道工业企业总数6841家的25%,其中不乏像微科光电、沃德精密、超业精密,尚鑫新材料等行业精英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这是万江经济最重要的基本盘,更是万江经济创新智造的增长极。
在郭怀晋看来,一流城市不一定是“全能冠军”,但一定拥有自身的鲜明标识,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东莞以制造业立市,那么智能制造也是万江抵御风险、安身立命的必然选择,更是错位发展、抢抓风口、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最大底气。
接下来,万江将坚持立柱强链招大商,通过扶持好智能制造企业发展,培育成为产业支柱,再通过产业链条龙头带动新一轮招商,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双提升”,做强实体。依托万江“数控装备专业镇”良好的产业基础,主动挖掘本土企业在一体化集成方面的潜能,巩固发展以都市型智能装备和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推动沃德、每通、胜高、联纲等重点智能装备项目建设投产,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效应。
强化链式思维,瞄准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器械、动漫创意等高端环节,重点招引一批与街道的主导产业相符、现代服务类及总部经济类项目,促进产业链深度延伸。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缺失环节,瞄准万江现代服务业中外资、进出口、社消零等板块的短板,做强重点企业梯队,牵引带动制造业质量整体提升。

突出土地整备和连片改造“双攻坚”
产业发展离不开优质产业载体。郭怀晋坦言,经过前期的摸排,万江街道有面积50亩以上、容积率在1.0以下的地块,多达54块,一些低端化、同质化的散乱企业依然存在,空间利用粗放低效,腾挪难度大。接下来,万江将突出土地整备和连片改造“双攻坚”,做实载体。
在此基础上,万江成立了“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指挥部”,涵盖从土地整备到招商引资、企业落户流程服务,建立全街道“一盘棋”引导土地收储整备落图落地方式,大力实施土地收储整备专项行动,加快推进胜高5G项目、振亮总部项目、市镇联合招商基地项目等地块的土地统筹收储工作。
以“工改工”和连片改造为主要内容,选取条件较优的新村产业园、滘联工业园等打造社区工业园区连片改造示范项目,分批次推动大汾工改工、新村西工改工、七宝一丁、连新路工业园等地块升级改造建设,五年内力争建设和提升10个工业园、新增超400万平方米产业用房,为集聚先进制造业、打造优质产业载体腾挪空间。
发挥水韵资源和区位位置“双优势”
万江作为中心城区之一,水网密集、水系发达,水域面积近10平方公里,辖区有大小河涌53条,水岸线近90公里,滨水资源、岸线风光、悠久深厚的岭南水乡传统文化得天独厚。乘着市委、市政府建设“三江六岸”的东风,万江如何挖掘水韵资源和区位位置“双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郭怀晋介绍,万江是全市唯一一个全域参与“三江六岸”建设的镇街,既是主城区,又是水乡的桥头堡,枢纽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塑造独特环境优势,探索“以水聚才、以才兴城、以城优产”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实现万江产城人共荣发展。
具体而言,横向以“三江六岸”为主轴,突出抓好一节点、一片区、一主线,结合金鳌洲周边名胜古迹、文化元素、滨水资源,以及交通升级的需求,抓住龙湾滨江片这个重点片区,以十里汾溪水乡都市示范岸线环境整治项目、东莞水道西岸——万江龙舟竞渡主题公园为主线,通过滨水环境的营造,扎实做好万江“后半篇”水文章,以水美城,以水聚才,进一步完善产才融合、柔性引才用才和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人才“活水”环境。
纵向以环城路为界,内城外工,环城路以内重点优化城镇功能,引导批发市场、工业厂房的有序退出,补充公服短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汽车销售、活力商圈、潮玩经济、夜经济、金融基金等产业;环城路以外为工业功能区,依托市镇联合招商基地,瞄准智能装备制造、精密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动漫、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