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东莞两会预热报道⑥|市政协:五年用心参政议政 积极履职尽责

2022东莞两会即将召开。过去五年,在中共东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十三届市政协常委会带领广大政协委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丰硕的履职成果。

五载砥砺奋进,五载春华秋实。五年来,十三届市政协常委会共召开6次全体会议,组织开展17次专题议政、18次专题调研、32次专题视察、52次专题协商、43次提案办理协商,收到提案2376件、审查立案1846件,为助推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年来,全市广大政协委员胸怀大局、情系莞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在加强学习、履职尽责、团结合作、遵纪守法上作表率走在前,在服务大局中建功立业、树立形象,在奉献社会中升华自我、实现自我,彰显了强烈的使命担当,书写了优异的履职答卷,展现了新时代政协人的亮丽风采,得到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2021年12月31日,市政协十三届二十七次常委会议召开

【相关链接】

五年来,政协提案呈现三大新变化

十三届市政协以来,市政协带领广大政协委员、各参加单位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增强提案办理实效,提升提案服务水平,全面推动提案工作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提案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数量上看,与十二届市政协相比,提案数量基本持平。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共提交提案2376件,比上届增加389件。经严格审查,立案1846件,立案率为78%,比上届下降14%。其中,委员提案1174件,集体提案672件。从内容上看,提案质量显著提高。提案站位有高度,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子科学城规划建设、科学规划滨海湾新区、推动园区统筹发展、产业体系升级、中小企业融资、疫情防控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620件提案。关注民生有温度,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加强文化宣传等方面提出905件提案。调研分析有深度,围绕社会基层治理、政府“执行力”建设、法律和司法等方面提出321件提案。

五年来,提案办理从“答复型”向“实效型”转变。强化提案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围绕提案的热点难点问题,召开近百场协商座谈会,进一步增强提案办理实效。抓好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推动提案办理质量整体提升,五年共办理43类90件重点提案,提案者的意见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落实。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活动,进一步跟踪提案落实情况,促进提案成果转化。五年来,所有立案的提案中,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采纳的有593件、列入计划解决的有1169件,占立案提案总数的95%;前瞻性较强、短期内不具备条件采纳落实的84件,已向提案者说明情况,并被相关部门留作参考。

五年来,提案服务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加大提案宣传力度,2021年历时10个月对十三届市政协近200多件提案进行了督办和办理情况“回头看”,并选取了经济建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管理和民生福祉等八个方面内容的160多件重点和重要提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提案的提出、协商、办理、督办的全过程,形成十三届市政协提案办理成果图册《商以求同 协以成事——政协第十三届东莞市委员会提案办理成果图册》,总结加强提案办理协商、开展提案监督的成果与经验,宣传典型;通过《东莞日报》、东莞阳光网“提案网上公开”信息发布工作和《政协议政厅》电台节目等各类媒体平台,进一步扩大提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积极反响。

【热点关注】

新一届市政协委员有442名

记者获悉,政协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委员有442名。其中中共委员175名,非中共委员267名;继续提名166名,占37.6%,新提名276名,占62.4%。

市政协指出,总体来说,新一届市政协委员在整体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比十三届换届时更为优化。

一是年龄结构更为优化。十四届市政协委员平均年龄为46.4岁,比十三届换届时小1.1岁,其中40岁以下93名,比十三届换届时多31名。

二是高学历人才更为集中。本科以上373人,占84.4%,比十三届换届时提升8.3%;硕士以上188人,比十三届换届时增加40人;博士32人,比十三届换届时增加10人。

三是代表性更为突出。人选中既有龙头企业负责人、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也有上市企业代表以及优势产业代表等。同时,人选中不乏体育、卫生、文化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或领军人才。

四是广泛性更为体现。人选分布在31个界别,包含七个民主党派成员,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市侨联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社团成员,少数民族代表,宗教界代表以及港澳代表人士等。其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89名,女性委员105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23名,少数民族人士10名,比十三届换届时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