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郑靖莉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现在是黄江医院科教办主任。在她眼中,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作为人大代表,要时刻牢记代表的职责和使命,当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全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群众的信任。”郑靖莉说。

再次当选 信心满满
过去五年的履职经历,让郑靖莉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信任。
“人大代表在群众中很有威信。大家对我们说的话都深信不疑,对我们履职也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因此,我们作为人大代表,既不能无语无为,更不能违纪违法。只有依法履职,积极为人民发声、为人民办实事,才能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和期待,才能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郑靖莉表示。
回想上一个任期,郑靖莉印象深刻。“和不少新代表一样,我当选之初履职意识很强烈,但如今重新复盘,其实还远远不够。因为人大代表不仅要做到‘敢于’为民发声,还应该做到‘善于’为民发声。只有如此,才能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谈及如何才能做到善于发声,郑靖莉也结合自己过去五年的履职经验作了分享。“这需要代表不断加强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在履职过程中,我们既要及时掌握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上级最新的方针政策,又要深入联系群众,听取各方的声音。”
如今,再次被选为市人大代表,郑靖莉比五年前多了一份从容,也多了一份稳重。她坚信在新一届的履职中,一定能能更好地为民发声,为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立足实际 积极建言
作为一名来自医疗界的人大代表,郑靖莉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发挥作用。 在担任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期间,这位来自医疗卫生系统的人大代表立足所在的行业领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东莞市医疗卫生工作积极建言。
她聚焦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发声,先后对优化转诊程序、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优化基层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基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提交建议,助力东莞市基层医疗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大朗“12·13”疫情发生后,这位人大代表还坚守本职岗位,投身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为一线医护人员开展新冠疫情相关防控知识的培训,到大规模核酸检测点开展现场协调各项工作……在疫情发生后,她挺身而出,在战疫的不同岗位中发挥作用,充分展示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在即,这位人大代表又聚焦熟悉的医疗卫生工作,准备再次就群众关注的话题发声。
“新冠疫情发生后,分级诊疗制度的作用发挥更加明显。随着近年来我市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环境、医疗设施、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就近就医。如果能立足这一背景,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医保基金实现更高效地使用,将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也有助于推动医患关系和谐发展。”郑靖莉表示。
为此,郑靖莉准备在即将召开的人代会上,就这项工作发声,更好地发挥医保资金的保障效能。另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也是郑靖莉关注的话题,今年她还准备就这一话题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