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答卷丨品质交通千日攻坚:2021年东莞完成投资225.43亿元!

累计新增9.4万个停车位,赣深客专及东莞南站开通启用、完成90个堵点治理……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在统筹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贯彻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任务,交出亮眼答卷。

▲赣深高铁列车从东莞南站开出

毫不松懈抓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

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工作专班,着力构建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点、线、面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毫不松懈抓好交通运输领域外防输入、内防输出工作,重点做好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港口码头、港澳船舶、粤港跨境货物运输、高速公路服务区防疫措施落实、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外省市疫情输入防范等七方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

在“6·18”“12·13”两次出现市内涉疫事件时,交通部门闻令而动,积极履职,筑牢了交通运输领域外防输入、内防输出的铜墙铁壁,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防疫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全力以赴抓实综合交通项目建设

2021年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为科学指导我市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打下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有效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

轨道交通方面,赣深高铁及东莞南站于12月10日开通启用。佛莞城际轨道完成投资1.93亿元,正配合推进联调联试工作,抓紧推动开通。市轨道1号线完成投资37.55亿元,目前新源路站-东城南站区间右线盾构已顺利贯通。

道路建设方面,莞番高速二期于12月31日建成通车,三期工程已完成全部征拆和交地工作,正全面建设;狮子洋通道已动工建设。同时,区域主干路建设稳步推进: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疏港大道延长线、水乡大道延长线、博深高速清溪出入口连接线等一批主干路项目进展顺利。此外,省道S256线东莞厚街段(莞太路)、东莞市麻涌镇乡道Y106线分别获评2021年度广东省“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名“十大最美农村路”。

港口航运方面,同舟石化公用码头扩建工程建成投产,东莞市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达36个。中外运石龙码头改扩建工程、沙田港区二期、麻涌深粮粮食仓储配套码头等重点项目完工,立沙岛宏川石化码头已于9月起施工建设,将推动东莞港与周边港口错位联动发展。

▲莞番高速二期常平北站

全心全意提升交通管理服务水平

市交通运输局高度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化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强交通综合治理。

出行更舒适。积极推进道路管养整治,全市管道路沥青路面维修累计完成约55.59万平方米,修复标线约73.22万平方米。制定《道路环境卫生提升行动方案》,增加道路清扫和洒水频次。补齐慢行设施短板,进行中心城区公交专用车道沿线非机动车道改造,新改建人行道198.53公里,新建绿道62.24公里。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建成中心城区首期62.5公里公交专用道,系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74条,完成城区片区公交站台港湾式改造20座。

出行服务更好。加快交通拥堵治理,完成90个堵点治理,健全长效治堵机制,通过“莞人治堵”栏目持续收集堵点信息。推动旗峰公园、外国语学校、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等片区“一区一策”治理。优化交通政务服务,推行客货危运驾驶员、押运员、装卸员从业资格证“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一网通办”,实现“零跑动”。 全系统完成行政审批112257宗,市场主体准入经营更加便捷高效。

停车更方便。规范停车规划建设管理,将全市22个镇街近7.5万个路内停车泊位纳入市交投集团统筹管理。加强停车场建设,29个镇共享了31个停车场,2021年全市累计新增9.4万个停车位。开发建设市智慧停车云平台,完成560个停车场29万余个停车泊位数据的接入。制定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和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指导意见,完成中心城区乡、村道调整方案,规范村(社区)停车管理。

▲2021年12月28日,停车资源纳入全市“一张网”统筹镇街数突破20个

深化内部党建引领,强化行业安全监管

市交通运输局突出党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深入一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排民忧。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梳理并落实1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项目。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守好意识形态“责任田”。强化阵地建设,通过“东莞交通”微信公众号、交通局官方网站积极宣传交通运输行业正能量,塑造良好交通形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压实责任。

以安全保障为重点,提升全市平安交通建设水平。部署推动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目前全市营运重型货车已100%完成智能视频监控安装和数据接入,68.1%完成安装右侧盲区雷达,超额完成目标。落实危化品道路运输12项管控措施,全市危运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危运车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率均达100%。开展事故多发道路专项治理,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治理方案,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强化工程安全监管,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创建品质工程,各在建项目整体质量、安全状况平稳、可控。扫黑、除恶、治乱同推进,以治理超限超载、非法营运、危险货物运输等为重点,2021年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章案件8590宗,全面完成超限检测点建设。同时,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共排查出重点问题23项,已全部完成整改。

▲石排对辖区重点货运企业开展全面检查

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进展顺利

2021年全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项目整体进展较快,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从完成投资情况来看,东莞多个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021年计划完成总投资约220亿元,实际完成总投资225.43亿元,完成率为103%。按计划稳步推进规划研究或建设前期类项目94个。莞番高速工程实际完成投资约48.34亿元,完成率为120.85%;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实际完成投资37.66亿元,完成率为110.76%;赣深高铁(含站房改造)建设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2.31亿元,完成率为153.88%。

从完成工作量来看,东莞一批重大交通攻坚项目顺利完工,特别是赣深客专高铁顺利开通,莞番二期38.1公里顺利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我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的布局网络。共完成道路及轨道建设104.36公里,完成慢行道建设198公里,建成停车位9.4万个,规范设置33条严管路,完成新增联网电子警察678个方向,完成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建设62.5公里,完成中心城区100个公交电子站牌建设,完成90个拥堵节点治理,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接入595个停车场数据。

▲2021年12月26日,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望洪站至道滘站高架区间赤滘口河大桥顺利合龙

2022市交通运输局重点工作突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立足“双万”新起点、对照交通强市工作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交通生活需求,东莞交通工作仍需努力。

2022年,市交通运输局将围绕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省、交通强市要求,抢抓“三区”叠加机遇,重点抓好“五个突出”工作,推动交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规划研究,着力增创东莞综合交通优势。充分利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强化融入湾区、联通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顶层设计,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引,将交通设施与城市功能、城市形象相联结,科学统筹水、陆、铁等多个层级的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助力打造城市综合规划“一张图”。

突出项目带动,着力完善城市交通功能布局。持续深化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加大交通建设投资力度,探索交通用地改革,创新综合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确保重大交通项目落地。加紧谋划广深第二高铁、湾区中轴城际,推动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深惠城际开工,打造大湾区区域交通枢纽;建成水乡大道延长线工程、X231线凤岗镇铁路桥拆除重建工程等9个道路项目,加快推进狮子洋通道、莞番高速三期、环莞快速路三期龙大高速至莞深高速段、桑茶快速路及东延线、莞太路品质提升改造、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等项目建设。加大全市次支路网建设力度,高质量推动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科学推动港口扩能升级。

突出品质提升,着力优化交通运输供给体系。坚持高品质规划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服务并重,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动交通出行优化升级,更好满足千万人口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加快公路保洁模式调整、公交线路优化、停车场建设、农村路网调整、慢行系统完善等工作,探索公交专用道、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管理等工作。计划全年新增6万个以上停车位,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条,新改建慢行系统不少于100公里。

突出综合治理,着力提高现代交通治理水平。推进综合交通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要素、全方式、全周期的东莞数字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非现场执法点建设、拥堵节点整治、“平安公路”创建、“一区一策”综合治理等工作,计划全年完成不少于50个堵点治理。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输车辆监管,持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确保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稳定。

突出党的建设,着力强化交通队伍执行能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强化党建,探索打造更多富有交通元素的党建品牌,构建“党建+”体系。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议事制度。健全“传帮带”成长机制,进一步提升年轻干部、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