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记者从会上获悉,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东莞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五年。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

报告指出:
——今后五年,必须切实强化进取意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重点,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以四大战略平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载体,全面构建形成“百、千、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发展梯队。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壮大“工业企业—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领航企业”的先进制造体系。推动R&D投入强度达到3.7%,集聚人才383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有力支撑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
——今后五年,必须切实强化机遇意识,全方位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
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迎接机遇。立足湾区所向、东莞所能,深入推动基础设施“硬连通”和规则机制“软连通”,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无缝连接广州都市圈。以高品质的综合环境抢抓机遇。完善“三心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功能格局,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三心”都市核心区,提升水乡新城、常平、塘厦三大副中心的服务能级,增强各镇中心区与轨道枢纽站等重要节点的城市综合功能。坚持以更新改造为重点大力拓展优化城市空间,以“绣花”功夫全域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城市综合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湾区标准。
——今后五年,必须切实强化宗旨意识,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市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好覆盖常住人口,大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万元,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加快朝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迈进,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都能够在东莞实现个人价值、成就人生精彩。

▲滨海湾新区
——今后五年,必须切实强化忧患意识,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切实找准风险隐患,不断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落细落实“大安全”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切实抓好“大安全”重点,科学精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加快构建灾害综合防范体系,推动各类事故数和亡人数逐年下降,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莞。
——今后五年,必须切实强化执行意识,推动全市政府系统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坚持党委决策、政府落实,用行动答卷、用结果说话。把握工作“时度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建立重点工作“一盘棋、一张表”调度机制。提振攻坚“精气神”,以“跑马勇争先、执行论英雄”的气概和魄力,力争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支柱培育等“大战略”上走出新路径,在重大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大工程”上跑出加速度,在城市空间拓展、生态环境治理等“硬骨头”上干出大手笔,在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痛点解决等“硬任务”上拼出真实效。激励基层“闯创干”,推动市直部门更好服务镇村一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市级强化统筹、镇村充满活力、市镇协同发力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