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系统提出了今后五年的5大奋斗目标,与1月5日召开的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涵丰富。”1月11日,市人大代表、大岭山镇委书记张拔海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东莞过去五年及2021年取得的主要成绩,深刻分析了我市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下来东莞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指引。

▲市人大代表、大岭山镇委书记张拔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强化5大意识,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区域竞争、共生共荣、发展与安全、执行力建设”,紧扣“产、创、商、融、绿、城、人、政”8字箴言,部署了今年目标任务。
张拔海表示,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等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这些对大岭山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大岭山加快建设“湾区制造业名镇、宜居魅力大岭山”提供了重要遵循。
张拔海表示,大岭山区位优势突出,毗邻松山湖,产业基础扎实、生态资源丰富。对标全市发展目标,结合大岭山实际,将坚定“贯彻发展新理念、培育经济新动能、打造城镇高颜值、实现发展高质量”的工作目标,聚焦3大“加法”,加快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首先是数字+创新+产业,大力培育经济新动能。一是打造“数字+制造”新模式,加快布局5G基站、物联网基站等设施,鼓励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开展数字化转型,力争5年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二是构筑“创新+制造”新高地,全力配合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创新活动,争取年内新增10家高企、3家专精特新企业,5年内R&D占比达3.2%。三是塑造“龙头+制造”新优势,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培育4个“百亿元产值”企业,多个“50亿元产值”企业,4个总部在大岭山的国内上市企业。
其次是规划+建设+治理+经营,提升城市综合环境。一是规划好,做好国土空间、电网、产业、路网四大领域规划,全力绘好大岭山发展蓝图。二是建设好,持续抓好“工改工”“15分钟优质生活圈”等项目建设,力争5年内收储整备土地超800亩、完成低碳设施不少于38个。三是治理好,加快镇城市运营中心建设,深化“1+N”大综管治理模式,巩固污染攻坚成果,落实“安全特派员”制度,压实工厂企业主体责任。四是经营好,继续经营好“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品牌,完善大岭村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办好莞香旅游季、红色文化节、荔枝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
第三是疫情防控+公共服务+文明创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全力做好常态化和应急化疫情防控,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二是优化好公共服务供给,力争年内完成4个教育扩容、敬老院二期、新社卫大楼等工程建设,5年内新增“五位”不少于1.8万个。三是落实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服务,落实环境卫生管理、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全力营造文明和谐的城市氛围。